高考作文“内容充实”之写作策略

作者:开平市开侨中学 程小春  时间:2009/5/17 18:58:27  来源:春草碧绿 转发  人气:1892
  笔者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考场作文,议论文所占比例高达80%,而议论文写作,学生最常用的结构方式又是并列式结构,即开头亮出论题,主体部分分三段用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三则材料并列论证论题,结尾再重申或深化论题。
  这类作文基本得分在42分上下,语言表达出色的可以上到46上下,但要继续突围拿到48分以上优秀作文的好分数,就不容易了。48分似乎成了这类作文的瓶颈。从考生基本能使用这种结构写作可以看出,并列式结构模式易操作,也确实有它的明显优势:结构清晰,中心明确;但这种写作模式的明显不足也是一目了然的:谋篇较生硬,内容欠充实。三则材料虽不能绝对说太少,但远远建构不出内容丰富的作文;如果考生所使用的三则材料又是陈旧泛滥、雷同撞车的平庸素材,那么,整篇作文的内容分,可读性可想而知。
  “内容充实”是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提出的要求,它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笔者多年备考高三,熟读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深切体会到,真正的内容充实不是把文章写长几行,而是让作文提供给读者的信息密度尽可能大,从而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那么,如何加大作文信息的密度呢?添加尽可能多的必要材料是主要手段之一。纵观历年高考优秀作文,笔者发现有两种最基本的添加图式:1、风头、豹尾式,即主体部分依然使用三则材料,但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添加材料,加大信息。2、猪肚式,即开头与结尾照旧,但主体部分材料丰富,信息密度大。
  范文示例
  1、风头、豹尾式
  生命的绝唱
  05江苏考生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书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骇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绚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衰草疏离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即使华美的叶片逐渐凋零,你依旧可以用飞翔的方式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声响却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那么,一个豹尾的结束应当伴随着一个凤头的出现,不,应该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绝唱叩人心扉,多少人会跟着发出惊雷般的怒喊,可就在这一片呐喊声中,我看到无数人正在成长,无数的梦想不再遥不可望,一条巨龙正冉冉升起,跃跃欲飞,它背后的一个民族,正在加速。
  【点评】
  这是2005年高考作文江苏卷满分佳作。文章结构是考生熟悉的并列式结构,主旨为“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主体部分作者用了“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书的封面上,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三段式并列结构,只选用了:陆幼青、一个美国战士与一个老人的三则材料;但是,为了加大作文信息的密度,充实、丰富文章的内容,作者在文章的开头选用了中国历史上的“三闾大夫”、“西楚霸王”的悲壮故事;外国文学中的“普罗米修斯”、“拉奥孔”的心灵悲风。又在文章的结尾点到帕瓦罗蒂和引用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的哲思,来激励华夏儿女腾飞。由此,“积土成山”,文章就有了“风雨生焉”的气象,而丰富素材使用的本身已说明考生有阅读基础、思想基础,体现出作者平时的积累以及厚实的写作功底。
  2、猪肚式
  不要轻易说“不”
  08广东考生
  生命如舟,航行在未知的海洋,风浪雷雨向我们投来了一张张冷酷的战帖。面对这些,不要轻易地就说出一个“不”字。敢于接受困难的磨砺,人生才能筑起一种新的高度。
  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无奈与落败,不要轻易说“不”。当全身瘫痪夺去了霍金活动的权利时,还能运转的大脑却在新世纪物理天文史上写上辉煌神奇的一章;当轮椅成为史铁生余生的脚步,他手中的笔却在文坛上划出一轮新月;当失明的双眼让阿炳看不到繁华的都市,《二泉音乐》却透心清凉般流动在人们心间……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们感叹与感动,只因为他们从未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与困难说“不”。他们,霍金、史铁生、阿炳,不要轻易说“不”,于是历史有了感人的神话。不要轻易说“不” ,失意时,就听听他们的故事。
  不要轻易说“不”,这是一种风度,一种人生境界。处变而不惊,勇于接受新的挑战,人生在这一种磨砺上迈上新的台阶。当孔子积极游说于诸侯之间,失败没有使他对理想说“不”,;当韩愈遭贬之潮州,官场失意没有使他对治国利民的理想说“不”,于是孔子成为千秋圣人,于是韩愈让潮汕大地永生铭记。不要轻易说“不”,在人生的低谷亦保持一种奋发向上,勇于接受磨练的心态,我们将走上人生新的高度。
  不要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者的抉择,一种贤人的处世之道。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将迎接一种生命的锤炼;而“不”字一出,也许我们都将会保留在原点那一处。处于山谷之中,一位流氓者唉声叹气。竹林中传来一位老者的声音:“往上爬吧,那样你至少是在谷底之上,否者你就真的出不去了。”是啊,身陷山谷之中,如果对爬上说“不”,那么人将永远处于低谷之中,迷茫此生。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毛虫自缚,破茧成蝶。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艰险,我们不要轻易说“不”,面对一种命运的挑战,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如果命运中注定有劫数与挑战,不要轻易说“不”,勇者接受挑战,铸就人生新高度。
  【点评】
  这是2008年高考作文广东卷优秀作文,结构是考生不陌生的综合式结构,即主体部分是因果结构中包含并列结构。作者先亮出观点“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无奈与落败,不要轻易说‘不’”,接着并列阐述了两条理由:一“不要轻易说‘不’,这是一种风度,一种人生境界”;二“不要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者的抉择,一种贤人的处世之道。”
  这也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考生为什么能拿到高分,除语言的优势外,最抢眼的就是考生的论证优势了,主体部分考生摒去了以叙事为主的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三则材料并列论证式,而是使用散文式的评述语言来写作,这样在不拉长篇幅的情况下,就可以加大材料的使用,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加强文章的可读性。在三段主体段落,作者提供的写作信息是充分的,分别有霍金、史铁生、阿炳,不轻易说“不”的神话;孔子、韩愈不轻易说“不”的境界;流氓者与老者的处世之道。由此,“积水成渊”,文章就有了“蛟龙生焉”的深度与宽度,自然也能拿高分。
  类似的典型范文,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还很多。内容充实问题是作文考试必须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是基础性问题。通过“添加聚合尽可能多的必要材料,加大作文信息密度”的写作技巧,是充实考场作文内容,有操作性又简单易懂的途径方法。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写作才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离不开平时对广阔素材的勤勉积累,胸藏万汇,才可凭吞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