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选考——备考策略与操作
作者:关健明 时间:2009/4/22 9:17:0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653
在07年的课标地区高考中
文学类实用类
广东卷散文《泥泞》访谈《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海南、宁夏卷长篇小说《水浒》传记《叶圣陶在四川》
山东卷散文《灯火温情》通讯《梦碎雅典》
在08年的课标地区高考中
文学类实用类
广东卷小说《河的第三条岸》科普文《绝妙的错误》
海南、宁夏卷小说《二十年以后》传记《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山东卷散文《歌德之勺》传记《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作为选考的阅读文本有两大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这两大类文本中,又有包括各种不同的文本: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
选考题的设置实现了新课改的选择性,同时也给考生的实际操作带来了困惑:在文学类和实用两类文本间应如何选择?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备考效率,仍然是一个值得总结和思考的问题。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落实到位。
一、全面备考,重点突破:
(一)坚持全面备考的原则
对两类文本均作基本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切实了解的基础上作好取舍。
阅读能力的提高要靠长期,不能速战速决。因而,整个高中一盘棋的备考思路尤为重要。高一、高二按文学类、实用类文体进行阅读教学,高二后段时间结合选修模块《现代散文》和《短篇小说》指导文学类文本阅读;高二假期补课期间结合选修模块《传记选读》和《常用文体写作》指导实用类文本阅读。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进行能力阅读复习备考。
(二)根据学情指导学生正确选择:
(1)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阅读表达能力、学习层次等)
(2)07、08年广东省高考数据显示:
选考比例 平均分 难度 满分率 零分率
文
学 07年 31% 7.08 0.47 0.02 1.09
08年 略增 6.6 0.44 0.0035(2人) 0.3
实
用 07年 69% 7.57 0.5 0.02 0.46
08年 稍减 6.11 0.41 0.0087(5人) 0.57
应该说,2009年高考选考部分分数的提高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我们重视。
二、备考复习的策略与具体操作
(一)合理规划、重点突破——考试需要怎样的备考
1、总体的安排与操作:
①时间安排:16课时;
A、考点分析、文体分类专题复习:12课时
(小说、散文、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
B、结合讲评对具体考点作重点突破: 4课时
②操作形式:
指导方法:分专题讲授文体特征,分析高考试题,
指导阅读方法,教给解题方法。
配套练习:专题授课前,完成高考卷
专题授课后,过关测试
(练习题设置很重要,也要做好规划)
讲评点拨:结合测试存在问题,找准突破口、增分点
2、精析考点、考题,实现重点突破:
如:分文体专题复习:文体特征、阅读方法、主要考查形式
① 结合不同文体,突出不同的阅读方法
小说:注意把握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要素。
散文:注意“形”与“神”及“形”与“神”之间的联系。
传记:注意基本事件、典型细节与传主形象、主题表达的关系。
② 讲文体特征时,主要选择能够有助于阅读理解、涉及到答题需要的点来重点讲。
例:传记重点讲的内容
1、文体特征: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
选材特点:典型性、概括性
2、阅读方法:
A读事实:理清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B读人物: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C读评价: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和基本事实间的关系。
3、考查点侧重:
A 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B 人物的精神,对人物的评价,阅读的启示,对传记写作手法及价值的思考
(二)立足学情、有效增分——学生需要怎样的备考
1、学生的需要:
A考点解释:
考点:“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题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居里夫人中断伟大的镭研究而去做普通的战地救护工作,你怎么评价”
B知识梳理:
《中国天然气之父》:“对访谈提问质量的评价”
C答题指导
包括审题、答题方法、答题规范。
2、增分的策略:
①定制目标:
“板块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平均分目标:8分
答题时间:15~18分钟。
学生反思:我只要做到,我就能提高分数。
②勤于评改:
主观题的提高是学生“练”出来,老师“改”出来的,“改”才能有效落实、切实督促、及时反馈。
③有效指导:
有效指导实例:“探究题”评讲
阅读文本:08年山东卷散文《歌德之勺》
学生答“探究题”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不明确答题的角度和重点2、脱离文本任意延展
3、答题空洞,不会分析4、表述不规范,缺乏分析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学会分析;规范答题
教学步骤
1、考点解释
2、题例展示
3、答题思路分析
4、投影点评学生练习,总结增分方法
5、迁移练习:将增分方法运用到其他阅读之中
“探究题”增分方法1:审题
1、审题:明确答题角度、重点;
明确题目的开放性和限制性
题目:08年山东卷散文《歌德之勺》
4、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研讨重点:
写作特色(散文的文本特征?)——以小见大的手法
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重点强化:审准题目,回归文本
“探究题”增分方法2:挖掘
2、挖掘:
立足主题,读懂材料,
多层面挖掘,探讨价值精神
例文《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享有“钢琴诗人”的美誉,在访谈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做为艺术家的大师风范,纵观全文,这种风范体现在哪些方面?(概括出3条即可,6分)
答:①有艺术家特有的艺术直觉、艺术灵感、艺术冲动(有关“华”的分析可见)
②用心感悟音乐的灵魂,用心揣摩作曲家的心愿。
③胸怀赤子之心,沉迷于音乐之中,孤独而执着,淡泊名利。
④用东方的文化理解诠释西方古典音乐。
⑤心怀天下,热爱祖国,德艺俱全,人格卓越。(每条2分,概括出3条即可)
“探究题”增分方法3:分析
3、分析:立足文本,“内引外联”,展开论述分析
要求:“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①“内引”依据:
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
②“外联”分析:
联知识:A 文体知识B 分析鉴赏知识
联实际:现实情况、社会影响
联自身:生活体验、阅读感受
切记:“外联”应立足文本内容和题目要求,不能任意延展。
“探究题”增分方法4:规范
4、答题规范:
答对所问;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分缕析,集中准确
答题格式:
①观点句
②分析句:
“内引”文本(信息、材料、观点)
“外联”理由(视题目需要展开)
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③总结句。
(三)抓好课堂、提高时效——课堂应该怎么讲
1、三个注重:容量、有效、有序
2、两种基本课型:
①复习课和专题训练课课堂结构:
呈现并讲解考试目标→复习知识重点、辨析知识交叉点→分析典型例题→练习(组题)
②讲评课课堂结构:
呈现答案→讨论或自省→针对讲评→优劣比较→相同或变式训练→总结(师生共同完成)
备考的方法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只有一条,那就是:只有切合自己备考实际需要的方法才真正有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