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听力训练与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作者:湖南资兴兴宁中学 陈志华  时间:2009/7/22 10:45:25  来源:风华正茂原创  人气:1220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语文教学中的听力由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和辨析力等几部分构成。语文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记、听辨、听解、听评等能力。新课标对7~9年级学生的听话能力的要求是:“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根据课标的要求,初中阶段听力训练的内容是能够听见、听清、听懂话语,进行简要概述和初步评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听力训练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什么作用?
  (一)、培养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能够提高初中生形成稳定集中的注意力、深刻的理解力、正确的记忆力和辨析力。听的材料是属声音介质,具有流动性、瞬间即逝的特点,一般不会重复出现;积极主动的心态、高度集中的注意排除外界干扰的习惯,对完成听力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专注而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也是对讲话人的尊重,是听的基本礼貌。所以听力习惯、态度教育既是听话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学语文听力训练的基本内容。应把听力习惯教育贯穿听力训练的始终。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就能够排除非智力因素对听力反馈的负面影响。
  (二)、良好的语文听力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话语是由语音或音响传输的其不稳定性和缺乏持久性的特点,要求听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听懂、记住并理解,着就要求听话者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能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话语辨别力、语义理解力、信息记忆力、话语品评力及当前话语与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想力等;这些都是完成听力任务不可缺少的。语文听力训练应始终抓住这些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特别是听力理解力加以训练,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听话活动中迅速抓住话语的实质,完成对话语内容的获取,优化和扩展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何进行语文听力训练?
  (一)语文听力训练的内容应从易而难,循序渐进。从初一到初三,听力训练的内容由易到难,教材的安排也应由简单到复杂,有篇幅较短的到篇幅较长的,由趣味性很强的到相对单调的。如初一主要进行句子类和语段类的训练,初二初三主要进行文章类的训练,并提出具体详细的要求。如句子类可以提出下列具体要求:(1)听出句子中生字新词的读音;(2)搜集句子中的优美词语(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3)听出句子的重音及其表意重心;(4)听出句子的语气、修辞。
  (二)要培养学生集中注意的习惯。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主要是主观原因,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就要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排除其他思想的干扰,还要防止大脑过度疲劳和压力过大。可以说每个学生的听力都是有很大潜力的,只要有足够的毅力,调动全身的注意来听课,就能克服心理发展上的不足。再次,学生要边听边思考,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仅仅单纯地接收声音信息是消极的“听”,而边听边思考,随手记录则是积极的“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话能力包括记忆力,而声音信息又是转瞬即逝的,及时地记录下重点要点、关键语句,可以提高听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边听边思考可以在大脑中及时地对听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记忆,就不会出现听到后面忘了前面,听过的材料记忆模糊、记不下来等现象。
  (三)要培养学生谦虚谨慎地吸收信息,并能对信息作出主动评价的习惯。开设听力训练课,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最终目标是应用于实际。日常生活中听别人讲话要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这在听力训练中要有意培养。听别人讲话不妄加评论,有疑问的地方能够在听完后提出来,而不是打断对方的发言。对听到的信息不主张全盘吸收,而是奉行“拿来主义”,在判断评价之后有选择地吸收符合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东西。
  (四)、掌握正确的语文听力训练的方法。听力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归为不同的种类。一般的分法是四种,分别是:专门的听力训练、结合阅读教学的听力训练、结合说话教学的听力训练、结合写作教学的听力训练。因为这方面的具体内容很多,读者可以很容易就获得有关信息,下面就仅简单地罗列一些具体方法。1.专门的听力训练。对听力的每一构成部分分别训练,有观察力和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等。2.结合阅读教学的听力训练。具体方法有听闻、听读、听述、听写、听记等。3.结合说话教学的听力训练。具体方法有听辨、听测、听话组合等。4.结合写作教学的听力训练。具体方法有听改、听评、听后感等。
  (五)采取形式多样的听力训练形式,扩展听力训练的内容和渠道。听力的教材要考虑到思想性、趣味性、量力性,篇幅不宜过长,尽量口语化,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和听力疲劳。教材的选择还要考虑新颖性,内容要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不能选一些老掉牙的、学生早已熟知的寓言、故事来滥竽充数,这会使学生丧失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地听,效果必然不会很好。教材要蕴涵听力训练的内容,也就是说,通过一系列教材的呈现,促进学生的听话能力逐步提高。形式上也要讲求新颖,中学生一般喜欢听小说、传奇、录音散文、配乐诗朗诵、相声、科普读物、竞技体育解说词和明星访谈录等材料,教师要“投其所好”,尽可能搜集多方面的材料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除了专门的听力训练和课堂教学听力外,多彩多样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听力资源和广阔的听力训练环境;语文听力训练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和机会,扩展听力训练的渠道和内容,如利用电影、电视、电台、戏剧、讲座等进行听力训练。如能坚持不懈,处处留心,逐渐成为习惯,有意识的听力训练活动也就时时、处处进行了,这对良好的语文听力的形成必大有裨益,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健全学生的人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