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在语文教学的大地上
作者:北京通州区次渠中学 高东艳 时间:2009/5/30 20:40:50 来源:gaodongyan2003原创 人气:788
语文闪耀着诗性的光辉,抒发着厚重的情怀。当我们手捧着课本吟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倾听着鲁迅朱自清的声音时,我们就选择了一门离学生心灵最近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更具魅力,我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学会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作家尤应台说“文学就是让我们看到白杨树在水中的倒影”要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意,老师应首先学会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要对生活充满热情。诗意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极致状态,一个追求诗意生存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种热情既有对自然万物的感恩与呵护又应有对社会人生的洞悉与思考。我们的目光应驻足于每一次日出日落,我们的心灵应关注每一朵花的开放与凋零。我们应为每一次的收获而微笑;我们也应为每一分失意而叹惋。
一位善于发现美的老师,学生的眼中一定也会五彩缤纷;
一位善于付出爱的老师,学生的心灵也会涌动善意的泉流;
一位善于创造诗意的老师,学生的手中也会描绘出盎然的春色……
少一点匠气,多一份灵性;少一点呆板,多一份热情
诗意的老师用心灵工作:上课时淋漓尽致地挥洒,鞭辟入里的解释,妙趣横生的演绎……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脚步引出教室;我们也可以将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灵。
为了追求那份诗意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尽情朗读,讨论;操场上我与学生一起畅快的赛跑打球;田野中和学生一起踏青,采摘野花制作标本;网络博客上我与学生热情交流,学生日记本上,我用心写下对学生的鼓励……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人文精神的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教师的热情就是催生学生智慧火花的种子,教师的热情就是奠定学生精神大厦的基石
诗意的栖居还需要教师广泛地阅读。读书是语文之本,学习之源。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很难有真正的幸福。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成就诗意栖居的最佳途径。当我们受案牍之累羁绊,被功利之心束缚时,我们何不去书中去寻找一片栖身之所。我们应在与大师的对话中丰富自己的心灵,在与经典的交流中为自己的精神打底。老师读占鳌头,学生才能读具匠心。诗意的老师会因多读而深刻的理解文本,而不被教参左右;诗意的老师会因多读而更好得把握教学过程而创造性地发挥。为了这份诗意,我一直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在书香的包围中。
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工具书《于丹心得全集》;宿舍的床头放着《傅佩荣解读庄子》;睡觉时床头放着《史记精彩故事一百篇》、《中国哲学简史》坐车时带着《读者》杂志。
为了让书香飘进课堂,我不断地努力着:
学习《天上的街市》我将《新诗三百首》带进课堂,
学习《藤野先生》我将《朝花夕拾》推荐给学生;
学习《关雎》我读出《诗经》中其他优美名句;
学习《家》我将周国平散文读给大家……
时文选萃的清新隽永走进教室,读者格言的睿智深刻深入学生的内心
在广泛的阅读中我们收获了对悲与喜善与恶的理解,眉宇谈笑间,我们懂得了积极的美与丑真与假的真谛。
诗意的栖居更要拿起手中的笔。不爱写作的语文老师不是真正热爱语文的老师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姿,我们所工作的场所是最纯洁的圣土。谁能有我们这样便利的条件,每天与纯洁为伴以天真为伍。我们能更多的目睹真诚与善良,我们能更深的体会智慧和美丽。写作能让人变得高雅与充实,写作亦能让人变得豁达与乐观。当然写作也是一种折磨,一种苦痛,但没有这苦痛,又哪来倾吐后的畅快与惬意。当我为千篇一律的工作感到厌倦时,我写了《珍惜幸福》一文激励自己执着前行,当我自考失力时我又写《谢谢你》一文重扬希望之帆。
我还开始逼自己写下水文,课上我与学生一起奋笔疾书,写完后就读给学生听。有时不如学生写的精彩,便甘拜下风;有时偶来灵感,出妙笔生花之段,学生则自愧弗如,由生敬佩。“下水”后,我与学生的距离拉进了,作文课上,有了不相上下的较量,有了针锋相对的指责,更有了五体投地的佩服。
作文课活了!
学习细节描写,我写了《苹果皮的故事》,感人的情节令学生眼含泪花;学刻画人物,我写了《回忆我的四位老师》,栩栩如生的形象令学生忍俊不禁;学抒真情实感,我写了《和广播一起长大的童年》,拨天气预报的细节学生久久难忘……
无论是自己写作还是写下水文,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
语文教学,需要诗意之水的浇灌才能开出生命之花,需要诗意之水的滋润才能结出心灵之果。
老师们,语文老师们,让我们从作业堆中让我们从试题的海洋中解脱出来吧,推开考试的重压;驱散排名的烦恼让我们在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学的大地上。这是你会发现语文老师会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