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语文复习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古娘习  时间:2009/12/30 16:50:59  来源:山区教师 原创  人气:1774
  本人长期在山区普通中学任教,从事语文科教学工作已有17年了,今年是第五个年头带高三毕业班,对于山区普通中学的高考语文复习课堂中的有效性问题,有一些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想借此机会跟大家探讨一下,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探讨高考语文复习的有效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否则将流于空谈。本人所处的学校,教学的设施相对简陋,语文老师上课主要还是得靠一支笔、一张嘴,多媒体教学暂时没有普及。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可用资源极少。这里的高中部学生,成绩好的基本都上市重点、副点中学了,语文成绩能及格的学生很少,平均成绩长期居于55-75分之间(总分150分),学生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不过绝大多数有考大学的愿望。也就是说,我们的高考语文复习课堂就是从这样的现实开始的。
  探讨高考语文复习课堂的有效性,也不能离开高考这个大背景,否则将毫无意义。高考是高三的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能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复习课的成败。这样说当然有“应试教育”之嫌,但是我们无法回避高考。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探讨如何用“有效教学”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高考语文复习课堂,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更轻松。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钟启泉教授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文中指出: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对于钟教授的观点,我深表认同,具体到高考语文复习课堂,就是要我们的复习课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且要我们的课不能“让学生学得很辛苦”。下面我准备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经历,从两大方面展开阐述:
  一、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得不辛苦”。
  (一)教师保持较高期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我在前面已经简单的介绍了本地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为科任老师,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学生,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紧紧抓住学生想考大学(渴望成功)的愿望,对每个学生保持期望和鼓励,相信自己和学生都能成功,只要这样,我们的高考语文复习才能有效的开展。这可以说是我们开展有效复习的前提和基础。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都知道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它启示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从教师那感受到的是“你很笨,不是学习的料”,学生就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学生从教师那感受到的是“你有能力学好,你是聪明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学生就能加倍努力,即使失败,也认为是暂时的。学生会将教师对他的期望值内化为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
  高三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刻,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非常敏感,特别是像我们学校这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对他们保持较高的期望,让他们鼓起信心。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每经过一次大型的考试,包括全市的会考、一模、二模等考试,因为本地学校的复习进度较慢,学生考出的成绩往往都不理想,学生的情绪会引起很大的波动,在这些特殊时期,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因此,每次大型考试后,我都会以鼓励学生为主,肯定他们的努力,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我们一定可以考得更好。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以本校去年的考生为例,他们在高二第二学期参加揭阳市会考时,及格人数为0,当时我的心理也很着急,但又必须时时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成功。经过一学期的不停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结果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了4人上100分18人上90分的成绩,虽然这样的成绩与重点中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样的考生而言,其实已经是取得了明显的复习效果了。因此,对于科任老师而言,一定要坚信班上的每一位考生都是可塑之材,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
  (二)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觉得,在高三复习这个关键时刻,老师和学生吃苦是理所当然的,仿佛一到高三,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进入“苦海”,搞得自己和学生精神紧张,苦不堪言,很少去考虑复习课也应该上得轻松、有趣,回想起来,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是既可笑又可怕的。特别是对于我校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原本就不高,如果他们觉得这堂课学得很苦很累,就会选择“不参与”,那样的教学肯定是低效的。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是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其实,孔子在《论语•雍也》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61页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高考语文复习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伴随着语文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应该越来越积极,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信心应该越来越强,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高考语文复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增强语文课的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并逐步对语文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复习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科学备考,务必讲求实效,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高考复习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自己的在复习课中有收获的话,这些学生很快就会游离于课堂,客气一点的假装认真听讲,不客气一点的就做起其它科目的练习,甚至搞起一些小动作,让你这个语文老师感觉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讲确实是确实是巨大的挑战。高考复习的时间是宝贵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起“效率就是生命”的意识,科学备考,让每一堂复习课都掌握尽可能多的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一)注意复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这里的科学备考,涉及的内容较多,我主要想从教师课堂教学复习内容的科学性和确定复习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两方面来谈。所谓内容的科学性,就是要保证我们的复习内容必须“依纲靠本”,避免随意性。这个看似简单,其实稍微不注意,就会犯错,变成“无效”教学。在这里我想讲一下自己的教训。我是02、04、06、08年带高三毕业班的,中间相隔一年。08年备考时,我在复习默写名句名篇这一考点时,刚开始几个月并不清楚07年广东省高考考试大纲已对这个考点指定了背诵篇目,我只是照06年的老办法要求学生先按《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提供的篇目背诵,结果,那里面的篇目与08年的考试大纲指定背诵篇目有不少出入,白白浪费了考生的时间,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惭愧。
  确定复习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是指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确立在绝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复习效果。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能否将复习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决定我们的复习是否有效。因为到了复习阶段,很多知识学生都已学过,但是学到怎样的程度,就需要老师去研究学生的学情了。没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复习就会无的放矢,肯定是低效、无效的。
  (二)求真务实,讲求实效。
  这里的“讲求实效”,是指复习既要保证能对学生高考“增分”有帮助,又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高三的语文教师必须仔细的研究考纲,研究高考题型的新变化,才能组织起有效的复习。在总复习这个阶段,除了老师的“有效讲授”之外,系统有效训练肯定是“重头戏“。这里想重点谈一下:什么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有效的练习贵在举一反三,训练精要而答题能力有显著提高。反之,练习做得再多再难,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与能力提高。所以在选择训练习题时,首先,教师要对高中阶段全部教材体系、课程标准有明晰的把握,把练习看作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载体,针对考点,扎实有序地开展训练。其次,训练的内容和题型必须和高考接轨。例如错别字这个考点,现在高考的考查形式是在作文中进行,如果我们老是用传统的选择题去训练学生,这肯定是低效的。再次,要分清主次,明确练习的重点,抓住“增分点”进行训练。作为高三的语文教师都清楚,有些考点,主要是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如语音、错别字、文言实词等,主要应让学生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靠集中时间训练,效果不明显。 我们应把重点放在阅读、写作和语言应用题上。当然,由于默写名句名篇的训练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也应列为重点。至于“学生的发展”,我想,我们教师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积累经典名篇,提高写作能力等等,又何尝不是“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呢?
  以上我谈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如果能对与我所处同类的学校有一点参考价值,那就是我最大的荣幸了。而关于高考语文有效复习的话题,是常谈常新的,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时时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学习,精益求精,让教学走上优质、高效的道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