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评价初探

作者:王毕珍  时间:2010/10/27 7:01:4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196
  活动课的出现,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起了一朵新浪花,而如何评价活动课,就成了浪花上的浪尖。本文试就对活动课的教学评价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 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原则
  活动课教学评价与其它形式的教学评价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活动课教学的评价不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活动课的主要标准应是学生个体因素发挥的程度如何,即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问题思维的活跃性、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因素所达到的程度如何。因此,评价活动课教学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最重要的原则,它可以从对下列几个项目的评价中体现出来。(1)学生参与活动的面如何即是否做到了学生的人人参与。(2)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如何即学生是否根据个体差异尽其所能地参与了活动,并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3)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4)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了发挥。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因为要实现教学的“活”和“动”离不开学生的实践。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重在评价活动的方法与过程,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倾向的过程,评价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根本原则,因为活动课打破了教学的统一要求,它把教学的时空让给了学生,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因此如果活动课教学缺乏了创新性,活动课也就缺乏了生命力。当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创新性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高,这也正是活动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是活动课教学评价的基础性原则,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活动课教学的多样性,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实现评价的客观性。根据这一原则,在活动课教学评价中,应据学生实际实行多重标准,使活动课的评价充满人文色彩。
  从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原则可以看出,活动课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多因素、多层次、多内容的评价。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更注重对其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的评价,对教师而言则更注重于对其教学的开放性、引导性、组织性的评价。
  二、 活动课教学的评价内容
  1、活动主题。在教材的活动课设计中,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因此能否恰当地选择活动主题,就成为评价教师能否准确运用教材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根据。因为活动主题选择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活动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如对“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一活动课,城市的教学可以侧重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选择活动主题,而农村的教学则更应侧重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去选择活动主题,否则活动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实践条件,生活基础而成为纸上谈兵,就理论说理论。因此对活动主题的评价主要一是看教师确定的活动主题,是否考虑了课程标准的目标,教材的要求,学生的特点以及本地区的条件、学校的实际;二是看对学生自选的活动主题,教师能否给予有效的指导。实践证明,只有将相关因素有机结合,才能确定出高质量的、有效的活动主题。
  2、活动形式。活动形式是实现活动主题的载体,因此对活动形式的评价,主要应看选择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应活动主题的需要,即活动形式是否恰当、有效、富有特色和个性。根据活动主题的要求,活动形式从层次上划分,有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学生个体活动;从活动的具体方式上划分,有社会调查、主题班会、辩论、讨论、黑板报、展示会等等,其中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尤其丰富,如实地调查、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访问、走访等等,都是有效的活动形式。当然在活动形式的运用上可以是一个主题选用一种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选用多种形式,形式的选用由主题决定,形式为主题服务。
  3、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是活动课的主要环节,也是决定活动课是否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关键。活动过程是一个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指导作用的过程,它要求师生的相互合作。因此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应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和实际效果,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的培养。
  4、教师素养。活动课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实现这一形式的教学要求,教师的素养至关重要。在活动课教学中评价教师素养,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能将活动课所需的各种要素融会贯通,掌握活动课教学特点,并富有创造性。
  三、 活动课教学的评价方式
  活动课教学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活动课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因此,活动课的评价方式,取决于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活动课教学评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过程性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是指对活动课教学过程的评价,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评价是分阶段、有层次的,评价结果由多次评价组成。这一评价方式可以由几个步骤完成:
  (1)适应性评价。这一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活动课教学的适应程度,同时教师可从这一评价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并作为选定活动课主题的依据。这种评价方式一般可采用问卷调查、针对性测试等。
  (2)活动过程评价。这是活动课教学评价中最核心的评价。活动过程评价注重的是活动过程,通过评价在动态中掌握学生的体验、发展情况,其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活动过程评价可通过学生活动的几个环节来进行。A、活动方案设计评价。这一评价意在通过学生的方案设计,了解学生对活动主题的认识,以及组织活动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B、实践活动评价。实践活动是活动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过程评价的主要部分。实践活动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收集资料情况、参与实践活动的程度、在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况以及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C、展示成果评价。通常对教学成果的评价注重的是结果,活动课展示成果的评价,注重的是对成果展示过程的评价,即对学生选择的展示方法是否得当、组织是否严密、表述是否准确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3)结果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从动态中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注重的是结果的形成过程,即学生对自己得出的结论的认识、再认识过程。而结果本身价值的大小与否,不应成为结果评价的主要根据。
  实行过程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多样的,学生、教师、家长、实践对象等等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评价中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合作小组评议、教师评议等形式。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一种水平性评价,它主要是对学生经过学习形成的一定学力且这一学力达到某一程度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建立在过程性评价基础上的,它是一种终极评价。活动课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终结性评价要求它评价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对活动课的终结性评价通常是用设置活动背景的形式来实现考查目的的。
  实施活动课终结性评价应注意:(1)设计的活动背景要与学生的生活阅历相适应,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2)考查的过程要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即要将活动课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开展活动的基本要素体现出来。(3)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任何评价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活动课教学的评价也不例外。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将活动课的特点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将活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活动课教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把握评价原则的基础上,评价可以是一种结构性的评价,也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选择单一的评价。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评价问题会得出不同的方式方法要求,我们只是从教学的过程和特点来对活动课的评价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即活动课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阶段每一层面上都有所发展,即评价要达到的结果就是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充分肯定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设空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