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教学实录
- 资源简介:
约3560个字。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教学实录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篇文言短文,一篇是伤仲永,作者王安石,一篇是《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打出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学习本课,我们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隶”“书”“文理”“扳”“自”“于”等文言词语,初步理解“利其然也”等意动用法
2.了解中国古代关于“学习”的两则故事,把握仲永从神童变为普通人的过程及原因。
3.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上节课我们将导学案发给同学们,也给同学们流出一节课的时间预习。本节课,我们就来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我们班有六组同学,我们看那组同学发言积极,给本组争光添彩,每发言一次加一分。展示完后,我们来一次小测验,对同学们课文字词句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测。
下面请各组同学用五分钟时间就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4分钟后进行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4分钟)部分学生上黑板概括课文内容。
板块一
感悟品析《伤仲永》(20分)
教师:请同学们表情朗读《伤仲永》,在此基础上,用语句概括主要内容。(打出幻灯片)
教师:朗读时怎样读出感情?
学生:声音要高低起伏。
学生:要有抑扬顿挫。
学生:读出阴阳顿挫,读出轻重缓急来。还要有适当的表情。
教师:好,首先我们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出情感来。
学生朗读。
教师:怎样读出感情?同学们注意,我重读了几个词语,看有什么变化?
教师:我来示范一句,例如:重读“未尝”“忽”“啼”,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突出了仲永的神奇。
教师:那我们来分析一下,看怎样朗读,哪些部分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表现怎样的情感?
学生:还有“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传“一乡”秀才观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课题表现出对仲永的神奇与欣喜之情;读出了王安石的赞叹之情。
教师:那后边仲永蜕变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生:坏事。
教师,那读的时候该轻松还是沉重?
学生:沉重。
教师:那就开始读。
教师:这时读的语气要怎么样?
学生:要带上惋惜语气。
教师:那么后面的呢?如果带上动作呢?
学生:感叹、摇头。
学生:如朗读“未若”前时之所闻,“泯然”众人矣时,声音沉重,读出叹息之情。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了情感,结下来我们就按照重读及语调的抑扬顿挫,再读一遍。
学生再次朗读第一、第二段。
教师:那我们就按照刚才的方式再朗读一下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