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境教学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作者:郭承峻  时间:2012/11/4 17:13:23  来源:郭承峻改编  人气:838
  几年来,我一直从事着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我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呢?我有以下见解:
  一、用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展现情境是通过把学生或其心灵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以教师、学生语言的描绘,把与教材中所写生活贴近的某一典型场景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会感同身受,情绪倍增,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课时,我先创设了“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感觉自己好像已悄然长大,在心灵深处或许已经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然而生活并不只是风平浪静的海面,今天,就让我们驾着这叶方舟驶向《羚羊木雕》。”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中来。
  2、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增强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美丽的春光、盎然的生机,我选择了乐曲《苗岭的早晨》。在教师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合上课本,闭上眼睛去想象、去领悟作者的真切感受。丝竹悠悠,意味无穷,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学生的思绪飞出了教室,仿佛进入了天空如洗、草色青翠、百花争艳的春天,飞进了春意盎然的大自然,感受着燕语呢喃、花香浸润。听着清新舒缓、明丽欢快的乐曲,有的学生悄然动容,有的学生寂然遐思,有的学生神采飞扬,我不禁感叹音乐的无穷魅力。
  3、用美术作品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可使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立体可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活泼气氛,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效果,如在教学《老王》时,可出示老王的肖像,由于画得传神,配合文字,学生马上理解到老王是一个饱经沧桑、善良、厚道的人。又如在说明文教学中,图画、雕塑、模型、工艺品等美术作品,能使学生更好地认清事物、把握说明顺序等,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4、用朗诵感受情境
  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旋律,能把作品潜在的情愫和教师的理解及感受融为一体,转化为动人心弦的声音造型,形成绝佳的教学气势。一遍好的朗诵所产生的效力要超过平淡的讲解许多。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随着教师激昂的朗诵,词中的壮阔画面和雄伟气势就能给学生深刻印象,当以高亢的语调读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学生个个喜形于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某些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学生的参与性增强,效果会更好。
  5、用表演体验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于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的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越有助于理解感悟。而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适合表演的材料。那些角色,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相扮演。当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学生们成了演员或热情的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如让学生表演《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昏庸、大臣们的虚伪、骗子的狡诈、小孩的天真,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课堂上。这样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且富有戏剧情味,学生热情高涨,印象深刻,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6、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我在上《安塞腰鼓》一课时,就利用了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看“安塞腰鼓”的舞蹈,亲耳听雄浑激越的鼓声,再加上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朗诵,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不需教师点拨,安塞腰鼓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陕北人民的憨厚朴实、悍勇威猛,学生们已铭记心中,甚至有些同学跃跃欲试,想跳一段豪迈的舞蹈,唱一曲陕北高原的歌,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总之,“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是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内驱,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