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师生同台作文的互助与推动
作者:刘震宏 时间:2013/4/7 23:56: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77
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有些时候,常感觉作文教学就像鸡肋,教之无好的方法,枯燥地教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帮助,学生写作中需要的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体悟能力是很难教出的。弃之而又可惜,毕竟,“得作文者得语文”啊!但是作文教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呢?
我的主动下水同台作文的做法,最初是源于“一时技痒”,兴致来时偶一为之。后来女儿上高三,作文老是做不好,于是便有计划有目的地下水,和女儿同台作文,那时读者往往只有一人:女儿。后来发展到和学生“同场竞技”,这样坚持下去,结果是在我的学生屡屡于作文大赛中夺冠的同时,自己也结集出版了一本专集《名师精作精评 高中作文指南》(江苏教育出版社)。体悟反观这些年来我和同事们在教学中坚持和学生同台作文的效果,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
目前,我们的做法是:备课组长确立作文题目(大型考试作文题目教师必下水)——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同台作文——备课组讨论作文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诸问题——师生互评作文——教师点拨启发下学生再作文,一共五个环节。
师生同台作文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理论上的“公平”,题目确定后,学生和老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情境下作文。同台作文结束后,备课组教师集思广益,集中研究相关问题,围绕学生的生活,考虑他们的心智,从他们的成长出发,拿出足以启迪他们思想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坚持师生互评和互助修改,这一交流环节是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是亮点。因为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引路——学生作文——教师点评的模式,让教师成为学生作文的参与者,而非以往单一的引导员角色。
我们倡导“同台作文”模式的另一举措是:经过互评环节,师生心灵之光得以交融,智慧之火得以碰撞,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次用原题作文。在把握了方向和理清了思路后,师生大都能对作文快速“上手”,做到心中有文章,信心有保证,作文有“抓手”,结果是师生习作也往往成为“精品”。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师生同台作文好处多多:
一、教师同台作文让学生习作有了腾飞的翅膀。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问题。教师怕教,学生厌写。布置学生作文时教室里往往是一片唉声叹气。于是,结果是学生胡乱应付,不是瞎写一气,就是网上抄抄,书上摘摘,同学的借鉴借鉴。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以为,学生习作初步不如刻鹄。教师的下水同台作文暂且为鹄,其实无非是个例子,让学生有个参照,以不至于把习作弄得似狗还似非狗。有时,党八股的作文模式还是有它的实战意义的。高考作文更有高考作文的基本作法。选用什么文体、什么题材,800字左右的文章,布局谋篇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从生活中、教材中撷取写作素材,如何灵活引用名人诗篇名句增加文章文化底蕴,语言句式有什么要求(如整散结合、长短结合、主动句被动句结合)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在下水时一一涉略,对学生作近距离的交流指导。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是明显的。
二、以学生身份写作,本身就是对学生一个启发。学生习作时,往往感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老师俯下身子,降低观察角度,通过自己对学生生活的细致观察,写出可供学生借鉴的文章;通过自己的“榜样”,培养出学生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语文老师的眼睛,语文老师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角度,师生在共同写作中的切磋交流,都可以让学生得到启发,并在此基础上有更高的超越。笔者同台作文中,有很多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同学们看了,感到很惊讶很新鲜也很亲切:原来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啊,它竟然如此美丽动人,可是我们又为什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而不及呢?原来生活确实就是写作时最大的素材库,我们从来就不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它的眼睛啊。
三、同台作文充分发挥了师生间互助和推动的功能,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理。师生同台作文时,教师的身份就发生了变化,从居高到平视,从教授到合作,师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伙伴,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对学生作近距离的作文指导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这是语文学习中的本色体现,也正是新课程理念所不遗余力推崇的。在不断的同台作文中,教师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水平会得到相应提高。学生有无穷的潜力,教师一不小心就会输给学生。于是,教师必须认真观察生活,认真思考作文的题材、立意、构思等原来不甚明了的问题,以期达到教学的更高境界。这种来自于学生的反作用力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四、在同台作文时,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的作文兴趣大为提高。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平易近人、和他们打成一片的大哥哥大姐姐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同台作文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交锋、心理交流沟通的好场所。当今时代,如果谁还是摆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在学生面前颐指气使,甚至侮辱体罚学生,那么,学生心目中你十足是个怪物,他们就会讨厌你,甚至恨屋及乌,不听你的课,乃至厌恶你所教的学科。教师和学生有代沟,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在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太多了,课堂听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不是主要的部分了。如何加深对学生的理解,缩短师生之间因年龄、身份、文化背景等差异而造成的心理距离,永葆自己一颗年轻的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心,同台作文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曾专门向学生请教他们中流行的网络游戏知识。有的学生不好这一点,就热心向我推荐“内行”的人,居然有人是网络高手,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了。我虚心学习,并以平等的身份直率地对他们热衷于游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也大多能和我敞开心扉,友好而真诚,这是同台作文时始料不及的额外收获。教师经常下水, 确实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五、教师有系统的同台作文是在做一项填补中学作文教学空白的工作,它的意义和作用无疑是积极的有价值的。我们的学生手中虽不缺作文选,可那一般是学生习作的汇编,在指导学生高考作文方面距离稍嫌远些;偶有教师同台作文, 但是成系统的少。我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不仅着眼内容上的同步,更加关注方法上的创新改革。在《名师精作精评——高考作文指南》里,我们不完全按文体编排,大致按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分别以记叙文或议论文为主。每篇教师的作文后有简评,并对应几篇学生的同题或类题习作,也各加以细致点评。学生阅读时,把同一题目的几篇作文对照着看,他们的不同构思、不同文体、不同主旨正可让学生拓宽写作的思路,为他们写作的无限可能提供基础。如果这个学生是个有心人,他可以先看一下教师同台作文的题目,暂且不看内容,独自揣摩一下应该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然后再阅读例文,相互参照比对,甚至质疑教师作文的立意、构思和语言,这样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师紧紧围绕高考作文要求,靠船下篙,和学生同台作文,“同场竞艺”,对学生的写作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我们是先在部分年级和学生中推广这种方法,学生作文水平大面积提高的事实,也证明我们主张的“师生同台作文”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目前,我们正计划在全校乃至一个地区推广这种作文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是可惜的,尤其是写不出靠船下篙的同台作文是可惜的,因为你失去了一双让你的教育教学水平腾飞的翅膀,这注定你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师大师。笔者认为,教师下水同台作文,比撰写教学论文更具现实性、实效性。问题是不少教师现在往往写不出一篇像样的同台作文。一些学校组织师生同考,很多时候,老师们写出的“同台大作”往往“不忍卒读”。因为评职称、评优评先等需要,不少教师热衷于所谓的“教科研”,沉迷于写一般的教学论文,满足于发表篇数的量上要求。从教育行政部门的初衷看,这样做的结果显然是过犹不及了。有些论文“高手”,东拼西凑,炒冷饭,“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教学效果毫无可取之处。诸葛亮舌战群儒时的对话,正好画出此类人物面目,可谓入木三分。事实对他们也是很无情的,学生并不认可这样的“专家”、“大师”,社会并不承认这样的“特级”、“教授”。
师生同台作文,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诗有别才,非关书也。”本色语文并非要求教师是文章高手,但对教师绝对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思考问题,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问题,用学生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否则学生就不会买账。同台作文在选择写作素材时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如何才能有学生的鲜嫩稚气,描写如何才能灵动而富有朝气,这些都是教师下水同台作文时必须考虑的。但是只要心中永远充满一种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激情,永远充满一种对学生的无疆大爱,我们就能在这五彩缤纷又充满名利喧嚣的社会里坐得住这冷板凳,挨得住这清苦,乐意从事这雕虫小技,并有可能把它做成大文章。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