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作者:庞梅  时间:2011/12/20 18:56:5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86
  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 ,作文成了重头戏,“一文定命运 ”的说法并非言过其实,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学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关注社会生活
  “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让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 事,只有关注国家大事,才能关心国计民生,才会有古道热肠,像杜甫所写的《三吏》《三别》,就体现了他对黎民的关心,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心。关注天下事,如海湾问题、种族歧视问题,只有融入社会生活中,才会产生热爱和平、和睦共处的责任感,才会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让学生踏着时代的脚步,摸着时代的脉搏,对客观世界的“世事”有一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即“洞明”。有了这样的学问,谙熟的“人情”,然后让学生让学生试着写小评论。初写时不必过多,可以写几十字,然后一百多字,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关注社会的舞台,这也需要教师去引导,提示学生观察班级的事件,引导和思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社会动态,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暑假前,我布置了《我看奥运》的话题作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置身于社会生活中。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也就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就鼓励他们拿起笔去写 。 
  二、要有自己的人生体验
  一次网上搞征文活动,是以“诚信”为话题,结果有许多学生的作文都是抄袭的。这件事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大报小报的议论抄袭者对“诚信”的 亵渎,还去写“诚信”的文章 。其实我认为这并不能一味的指责抄袭者,他们的生活缺少体验,没有体验的人生就是空白的人生,没有对人生的体验就无话可说,就没有真情可表,也写不出文章来,那不抄袭又何处得呢?
  所以应该给学生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独自去趟银行取钱,让他们独自去亲戚家串门;让学生在班级做一天的班长,让学生为老师出一次试卷;让学生为班级设计一期板报,让他们为本校运动会做一次志愿者等等,给学生多创造机会,多体验生活,让他们的人生丰富起来,阅历丰富起来,作文有了源头活水,也就不会咬着笔杆冥思苦想,瞎编乱造了。
  三、鼓励学生多积累
  厚积薄发,语文学习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多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美。  除了积累写作素材外,还要积累语言。将平时阅读的好词好句好段都抄在一个本子上,有时间就拿出来读记积累后要思考,并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在写作时语言就不会那么苍白没有表现力了,尤其是对那些“茶壶煮饺子”似的同学更有利。
  记得刚上初三时我布置了《走近初三》的作文题让学生写。许多同学变通了古诗来表现初三生活学习任务的繁重。 如“无边作业潇潇下,不尽试卷滚滚来 ”,“ 俱往矣,数试卷多少,还看今朝”“呜呼!何时眼前不再现此书!”在看这一位的“我们总是吃最好的,做最少的当然不是指作业,像一只将要参加大赛的斗鸡一样被供养着。”看了真让人感到心酸,这种语言达到了“含泪微笑”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体验到:生活是作文的实体,语言是作文的外衣,只有引导学生的多观察多思考 多感悟,  这个实体才会丰满;只有多积累多变通,才会有得体的装饰, 让作文这个“人物”更美!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