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作文教学如何指导工笔细描
作者:徐传贺 时间:2013/7/20 17:26:35 来源:wuhua2658原创 人气:2202
工笔,即细描,亦称工笔细描,是记叙文的一种表现手法。工笔以细腻、精确、详尽为特色,灵活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各个侧面,生动展示人物和事物的特征,揭示其深刻的内涵,造成栩栩如生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氛围。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一文写道: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段描写,作者就是用工笔的手法,从树干、丫枝、树叶和树皮几个方面,具体而细致地刻画了白杨树的形象,并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2、工笔描写的写法
①、用工笔描写人物,应突出人物的某一部分,如面貌、服饰、表情、动作心理状态,突出其个性。请看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用工笔写人物面貌的典型例子。
此外,如曹雪芹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服饰、表情的描写,巴尔扎克关于葛朗台抢夺女梳妆匣的“一纵”、“一扑”、“一摆”、“一推”的动作描写,高尔基关于母亲尼洛夫娜在革命的关键时刻由动摇到坚定的心理描写,均是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②用工笔状物,应抓住重点,精雕细刻突出其特征。如《雨中登泰山》中写道:
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
这段关于松树的工笔描写,绘其形,描其神,,形神兼备,相得益彰,突出了泰山之松的特征。
③用工笔写景,要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显示其细微的变化和不同的特色,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碧野《天山景物记》中写道: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象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象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这段工笔写景的特点:天上地下,视野开阔;山水相依,相互衬托;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描绘出了充满勃勃生机的迷人的景色。
④用工笔描摹声音,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具体化形象化,收到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如刘鹗在《明湖居听书》一文中写道: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③应注意点问题
第一,工笔细描的对象就是表现文章主题有密切关系的材料。因此只有选材得当,选准工笔细描的对象,才能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主题。否则,文章会拖沓冗长,主题不鲜明。
第二,工笔细描应极尽详描细写之能事,以表现人、事、物的细微末节,以表现其区别其他人、事、物而独具的个性特征。
第三,工笔细描应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使用,或与白描中间用工笔,或在工笔中插入简笔,使其灵活多变,各具其效。
第四,工笔细描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要精心选用动词和形容词,特别注意同义词的选用,表达精确,描述绘声绘色,让蕴藏的形象和画面之间的含义更为深刻,让展示的生活画卷更有绚丽的色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