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中学老师都应该读的演讲稿
作者:佚名 时间:2014/3/6 22:57:5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597
鲁迅的话,讲得很明确,但大家注意到没有,他的话与前面几位有点不同,当时救亡是中国的第一目标,所以他强调了“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这一点,加进了竞争的成分,加进了考虑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因素。这是不该指责的。
但是,四九年以后,我们的国家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功利主义的道路。
首先是国家功利主义的路线。是政治挂帅,强调的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它的着眼点,不是在培养人,而在能不能够成为为国家服务的“一种有用的机器”“一种服务于政治的劳动工具——劳动者”;不是在关心人的成长,而实际上是在压制人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要求做一颗革命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
后来,政治挂帅不行了,又来了分数挂帅,一切为了应试,一切为了分数,所谓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人成了分数的奴隶,进了高校后又成了“考证书”的奴隶。
关于国家功利主义,我在这里,不想展开,大家有目共睹,只要有一点思想就不会熟视无睹。我要讲一讲后一种,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的普遍心态。
前两年主流媒体一直在宣传“赢在起跑线上”。有一个叫窦蔻的六岁的孩子,写了两本书,一本叫《窦蔻的年华》,一本叫《窦蔻流浪记》,他的爸爸,也写了一本书,叫《窦蔻是这样成长的》。当时几十家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王志节目也在宣传这个神话。上海电视台有话大家说主持人谷永立来找我。我把三本书看了一下,真是吓了一大跳。这哪里是神童,这完全在培养扭曲的人!在做节目时,我读了几段窦蔻的日记:
今天做节目有很多是中国名人,许多人跟我合影,想占我的便宜。(年华153页)。
我问他。怎么想的,他说:是啊,我将来是要出名的大人物,所以他们现在来拍我的马屁。我又读了一段日记:
59页 12月13日米老鼠给马说好听的话,妈就相信了。我对妈说:你不应该相信他的,要不他要搞我们的。妈说:那我以后就不相信他了。我说:但你要前面相信,后面不信,这样人家就不会恨你了。
61页 1月1日以后,我吃饭都是人家送上门来请我吃,谁都想巴结我。
他还在日记里写道:
本来我的校服还蛮干净的,没想到拿到洗衣房里去洗,越洗越脏。我看那些洗衣服的人是不想干活了,也不想要工资了。……139页, 11月5日
整本日记不满两万个字,但充满了嫉妒,仇恨,霸气。……我们暂不讲文字的粗劣,也不讲三本书里有一大半是重复的,抄来抄去,不知是他爸爸抄他的还是他抄他爸爸的。就文字上表现出来的妒忌、仇恨、自私、骄横的思想情绪而言,就是那么的可怕!这哪里是教育,完全是毒害一个孩子!当时他的爸爸看我在引导孩子把阴暗的心理表现出来,便大声骂我,说我懂什么教育,欺负孩子。更可怕的是,全国各地妇联还请他作报告。全国媒体不断得炒作。后来我在文汇报上发了一篇文章《起跑线上不要急于定输赢》。
为了摆脱贫困,他父亲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社会竟如此的为他炒作,因为这正好迎合了社会上功利主义的胃口。
还有一件事,韩寒事发生以后,有好多人寄书给复旦副校长孙莱祥,他把书给我看,他给我看看是不是真有水平,我看了后,得出一个结论,都是为投机取巧想办法自费出的书,有不少可能还是请别人捉刀的。在功利主义驱动下,有些人是什么也顾不得了。
总之,对国家来说,是要做革命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就是不考虑怎么成“人”,不考虑人的完善。不考虑人的成长规律。不考虑求真求善求美。把“人”丢了,“人”不见了。
功利主义是自上而下的。教师服从校长,校长服从教育局长,教育局长服从他的顶头上司,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政治的、经济的、名誉、地位有关。
就这样,在国家功利主义和个人功利主义下,我们的孩子每天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每天每天仍然有多少孩子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甚至用杀害教师的手段来进行反抗。
(2)、第二条绳索是“专制主义坐镇”
这个国家功利主义和个人功利主义,是通过应试教育了实现的。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如今的应试教育的出考卷和批考卷是怎么回事?
诸位都是应试教育的过来人,是应试教育下的胜利者,深受其苦,也深得其“益”。不过也许你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来的。我想一半是靠聪明和拼命,一半是靠运气。我说这话,各位不要生气,我是有根据的。
我参加过高考命题,也担任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我们中心组的五个高考阅卷组负责人总要把卷子做一遍,结果往往是二人错了,三人对了,三人错了,二人对了,几乎没有一道题大家的答案完全相同。有一次我们的答案竟奇迹般的完全一样,但打开命题人的标准答案一看,怎么样,全错了。你想想,如果说连我们的答案都不对?那么,怎么要求学生呢?
举个例子:上海卷某年出了这样一道题: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春 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赭衣。
结就客愁云片断,换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现,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问:这首诗通过什么和什么(用诗中的句子)写出了春天的什么?
标准答案竟是:通过“花初现”和“絮未飞”写出了春天的“短暂”。
试问:花刚刚开,柳絮还未飞,你怎么就知道春天的短暂?好比,孩子刚刚出生,你怎么知道他是短命的?
其实这首诗,并非写春天的短暂,而是在写作者思乡。春天刚到就回去了,我被捕十六年还没回家!所以后面写道: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这是羡春,是思乡!不是在写春天之短暂!可是标准答案就是如此,它是霸王条款,无理可说。古诗如此。现代文的阅读更不必说了。
不仅阅读题,连作文,也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答案。有一年考试,题目是对冰心的一首小诗写评论: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世界就变小了” ——冰心《繁星春水》。
出题的人一定要同学们批判孤芳自赏的花。
有的同学赞美孤芳自赏,说这种洁身自好的精神,总比同流合污好,却一律打不及格。说是没有读懂原诗,照理“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为什么不能这样理解呢?何况,冰心自己怎么说你也不知道。
总之,专制主义就是通过的高考这个指挥棒,训练你迎合出题人的意见,揣摩出题人的意图,只要你听我的,怎么做都可以。
美国当代教育家库姆斯警告说:“教育不该被迫在聪明的精神病患者与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笨蛋”之间作出选择。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