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中学老师都应该读的演讲稿
作者:佚名 时间:2014/3/6 22:57:5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595
就这样,明明是很有才华的学生,一个个成了俯首贴耳,灰头土脸的样子。在这五条绳索的捆绑下,朝气蓬勃的少年郎成了猥猥琐琐、谨小慎微的、唯答案是从的学习的奴隶,成了习题的奴隶,成了老师的奴隶,考试的奴隶,教辅书的奴隶,甚至成了出版商的奴隶。
总之,这五条绳索捆绑住我们的学生:
功利主义:浮躁浅薄,急功近利。
专制主义:扼杀个性,奴化教育。
训练主义:制造工具,剥夺灵性。
科学主义:貌似科学,堂皇迫害。
技术主义:专讲技巧,反复操练。
就这样,独立的人格不见了,独立的思想不见了,自由的精神不见了。“人”不见了。更为可怕的是,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养成一种双重人格:他们知道“该”说什么和“该”做什么;例如,当教师们、校长们大呼“素质教育”的时候,他们知道实际上校长们要的是分数;当学校教育他们为人要忠诚讲诚信时,他们知道为人须乖巧,要找关系。……杜威说:我们在学校里课堂上进行“关于道德的教育”,而整个社会整个成人阶层,对他们进行的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前者在后者面前一分不值。
(三)、教学主体的缺失
然而,是谁来具体操作这五条绳索,也就是说,是谁来拉动这五根绳索的?是教师?那位,杀死郝旭东老师的高一新生,最恨的是教师,在《死亡笔记》里最想杀的也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教育行为的具体执行人、贯彻者,是应试教育的帮凶。
教育本质上是教师的活动,没有教授就没有大学,没有教师就没有中小学,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实践人,学校里,校长出国一周一月,一年半载,学校教学工作照样运行,但缺了教师,一天也不行!
作为知识分子,教师是应该是有独立精神的人。然而,现在教师的的现状如何?普遍的情况是失去了独立性,缺少教学的理想和应有的责任感。成了应试教育的忠实执行者,“传声筒”,同时也成了这种教育体制的替罪羊,甚至成了帮凶。
然而,如上所说教师并不是不知道要培养“人”,也不是不知道教育要“以人为本”,但是说起来也万分无奈,那把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头上,上面有教育局、有校长,有年级组长盯着,边上有家长盯着,前面有高考指挥棒,下面有一心在高考中夺得好成绩的学生。升学率不高,校长要找到你,家长要找到你,学生要找到你,你自己心里也不安,你的一举一动不得不受牵制。你只好加班加点以应付高考为首要任务。否则,你一个小小的教师,能做些什么呢?
再说,就私人的利益而言,你的评职称,与你的工作成绩息息相关,你的成绩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你何必与这巨大的力量对着干呢?即使装装样子也好。
而且,说实在话,好多校长教师在多年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中生活,对此已经驾轻就熟,见怪不怪。他们已经习惯于成为一个对对答案的机器。他已经没有高屋建瓴的能力。他本身已是整个机器的一部分,还自以为是“名校长”“名师”。我敢说,如果不搞应试教育,如果让我们的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生长,这些教师是不是还能胜任,是不是还能站稳课堂,是大有可疑的。
教师的修养,至少包括“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而今天的许多教师,包括中青年教师,甚至老教师,往往正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产物(应试教育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就有五条绳索,现在不过是愈演愈烈罢了。)。如今,他们要培养和他们一样的学生了!他们只有技术,缺乏艺术;只有知识,缺乏见识;只有学历,缺乏能力;只有苦力,缺乏魅力;只有表格,缺乏风格;只有规格,缺乏人格;只愿做题目,不愿做学问;只会纠缠于字面,不能深入于意旨;只会要求学生作文,自己却常常不如学生;只能关注学生成绩,不能注重塑造人格;只顾眼前利益,很少远大理想;读书不多,修养不够,问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梅兰竹菊,皆茫然不解,兴趣几无……这就是我们大多数的教师的现状!
不过,我们也不能苛责他们(其中包括我本人),他们就学于应试教育,从教于应试教育,绩效考核,战战兢兢,起早摸黑,受苦受累,为良为*,岂是心愿?
加以,教师经济条件不好,要买房,要买车,不得已挣外快,搞家教,明知家教大半骗人,反正有需求,我也有付出,总比当官的贪污盗窃要好,于是心安理得。
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与出版商书商合作,卖书给学生,不问教辅书质量好坏,只问有无利可图,及利益大小。
可怜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生,只知道 “老师是为我们好”。只要是老师推荐的,布置的,自然不惜金钱买来。那些教辅,大多是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垃圾。每到高考一结束,撕书烧书的事,在校园里到处都是。
就这样应试教育在我们教师的手中,不但得到贯彻,而且得到强化。
然而,真的就完全无能为力了吗?是的,是很难,因为这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它的背后是“体制”。但既然身而为教师,总不能眼看我们的孩子在这水深火热中受煎熬!我们每个教师,总要尽可能地“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去”。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痛苦,而且,事实上,也不是完全不能作为的、
我有两句话:
第一句:以素质教育对应试,则应试胜,以应试教育对应试,则应试败。
第二句:大环境不好我们可以创造良好的小环境。
毕竟教室门一关,你是起主导作用的。直接影响学生的是你。我曾听有些大学老师对研究生说,选学校不是主要的,选导师才是最主要的。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大学如此,中小学,也是这样。
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学得热火朝天,有兴趣,站得高,那么,应付高考,即使不比别人高多少,也决不会落在别人后面。(我们的文科实验班,最近得到好消息,四十五个人中有十六个已直升复旦交大,还有好多已被英美名校录取。)
教改教改,教改的关键还在教师,没有教师,不但没有教改,也没有教育。所以我总觉得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而起作用的关键是六个字:亲其师,信其道。现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毕竟有很多教师已经在在应试教育中挣扎,希望对现状有所改变。而且,已经有很多教师作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比如,我最佩服的一位中学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王栋生老师就是。
我也是在拼命挣扎的教师中的一个。
(四)我的挣扎
下面我简单谈谈近十余年里我作的一些改良。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坚持了这个大语文的原则。归真返璞,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拓开语文学习的天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