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

作者:佚名  时间:2018/1/17 8:04: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13
  田慧生:二是十九大精神落实情况的专项核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根据教育部的工作部署,专家工作委员会专门组织修订组全面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此后,专门组织课程审议组专家,对十九大精神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核查。
  三是教育部党组审议。在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和专项核查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11月,教育部党组专门召开会议,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审议。
  四是国家教材委员会审议。2017年12月初,国家教材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最后的审查,通过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田慧生:第三,关于审议结论。综合各方审议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定位准确,方向明确,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具体反映在:
  一是突出了思想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安全和法制教育等要求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语文、历史和思想政治学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要求直接写入课标,努力有机融入课程标准各部分,确保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发挥学科育人导向,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田慧生:二是增强了整体性。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配合和学段之间的衔接得到了加强。学科课程与现实生活、职业教育的关联显著增强,与高考综合改革统筹设计科学合理。比如,数学设置了“预备知识”主题,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同时设计了5类选修课程,分别满足学生在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方面继续深造的需要;通用技术“技术与职业”的课程内容打破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藩篱,体现了“职教融通”的技术教育理念。
  田慧生:三是体现了创新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本次课程修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新梳理了课程结构,精选了内容,提出了学业质量要求,实现了很多突破。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为国际首创,实现了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要求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对接。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等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田慧生:四是强化了可操作性。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充分关注全国各地区差异,有效衔接新高考要求。经广泛征求和吸收意见建议,课程方案和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明显提升。比如课程方案中增加的“条件保障”和“管理与监督”,有助于地方和学校明确课程实施的师资、装备、监测和经费等方面的要求。再如课标中新增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教学与评价案例等,都有利于新课程的理解和落实。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续梅:感谢田主任,下面请韩震书记介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关情况。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介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韩震:媒体界的朋友们,刚才王湛部长已经提到,有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核心素养的凝练。实际上,核心素养的凝练不仅是个新变化,也是个新创举,而且也是这次课改的一次亮点。如果说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那么中国的教育也应该有新气象。下面我就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的情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韩震:在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应该说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最根本任务,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素养是其他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的标识。科学精神不仅是指自然科学学习当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的思想,在这里它更指的是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
  韩震: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达成其他素养的基本条件。而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这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最后一个公共参与则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这是其他素养的行为表现。
  韩震:通过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后,我们期望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第三,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为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科特点,这次修订突出强调实践环节,理念高位,但是观念要落地。我们突出强调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真谛,在践行正确价值观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行动自觉。主要的做法是以下几个方面:
  韩震:一是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议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二是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强调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三是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不是简单地进行灌输。四是广泛开展系列化社会活动,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
  我对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凝练和落地就作这些介绍,谢谢大家。
  续梅:感谢韩书记。刚才嘉宾们都介绍了新的课程标准,下一步会做好培训的工作,我这儿也简要地补充两句。为了抓好新课程的实施,教育部也制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全员培训工作,将通过国家级培训、省级骨干培训、地市级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180万名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各级教研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高中的校长和学科教师的培训,今天我们同时在北京举行了规模五百人左右的第一期国家级示范培训班,也是希望通过抓好培训工作,来促进新课程的育人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育人的模式改革能够不断深化。
  发布的内容就是这些,下面的时间留给各位记者朋友们。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郑局长,在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之后,要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想问一下,这次课程的修订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王主任,您认为修订后的课程内容与过去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内容是简单了还是难了?第三个问题,我想就这两天的热点问题问一下续梅主任,关于现在校园性骚扰案件,虽然对北航涉事老师也给出了相应的调查结果,也取消了长江学者的资格,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公布调查结果,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教育部会有哪些配套的举措?这两天网上比较热议的关于寒假时长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个别学校放假了,这个寒假都超过六十天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九十天,目前教育部对放假是否有天数的要求?各省是否有对这些学校进行了监管?谢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