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

作者:佚名  时间:2018/1/17 8:04: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03
  郑富芝:三是广泛征求意见。修订稿形成之后,我们向全国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务院16个部委,还有课程教材的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国家教材委是2017年7月初成立的,月底我们就将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稿送给国家教材委的委员进行审读。根据各个方面的意见,我们进行了修改完善。
  郑富芝:四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之后,教育部及时召开了修订组会议,集中专家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学习,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之中,按照十九大精神,对课程方案和标准进行了系统修改和完善,做了对表工作。
  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郑富芝:最后一方面,介绍一下下一步贯彻实施的有关安排。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修订完之后,只是第一步,修订之后,下一步关键是实施、落实。各地和学校在贯彻实施当中,重点是把准两个方向,统筹两项改革,抓好一个关键。
  郑富芝:首先是要把好两个方向。一要把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刚才也讲了,课程的修订和实施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注重培养青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因为方案和标准是规定了要怎么样,实施是解决如何能够落实、如何能够做到,因此这个实施的环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是落实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二要把握好反映新时代要求的改革方向。在改革方向当中,一定要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素质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
  郑富芝:二是统筹两项改革。一项改革是高中课程改革,另外一项是高考综合改革,一定要协调好这两个改革的关系。一方面要发挥好高中课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当中的统领作用,特别是要强化考试内容与课程的关联性,保证教、考、评高度的一致性。另外一方面要有效发挥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把指挥棒用好,透过这个指挥棒促使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郑富芝:三是抓好一个关键。大家都知道,课程实施涉及方方面面,有师资问题、经费投入问题,还有教学设施设备的问题。但是在众多的因素当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因此要根据高中课程实施的需要,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满足选课走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师资需求。要加强教师、校长的全员培训和研修,使教师和校长切实理解、准确把握修订之后的课程新的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我想说一句,立德树人需要深化课程改革,更需要我们大胆地探索与创新,希望社会各界和今天在座的新闻界各位朋友,继续大力支持课程改革,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谢谢大家。
  续梅:谢谢富芝助理,下面我们就请王湛主任来介绍课程修订的主要的变化。
  王湛:各位朋友、各位同志上午好,刚才郑富芝同志给各位介绍了这次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的全面。这次普通高中课程修订重点是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现行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2003年颁布并开始在全国陆续开始实施的。这次修订,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修订中究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次专家工作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组织专家进行这两个重要文件的修订,我把修订的变化简要跟各位作个介绍。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课程修订主要变化。(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王湛: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看。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可能各位都记得,在2012年前后,在我们的媒体上展开过关于我国普通高中究竟功能定位是什么的讨论。随着我们国家高中普及水平的提升,确实普通高中有大多数学生要升入高等学校。就有一种看法,认为普通高中是大学升学的预备教育,这种看法对不对?这次修订之前,我们组织专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比较来研究,来确定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首先它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王湛:这里就强调了,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应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它不只是为升大学的学生来做升学的准备,它首先是为提高国民素质来奠定基础,同时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包括升大学,包括高中毕业以后直接就业做准备,为他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王湛:第二是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适应我们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王湛: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考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王湛: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因为我们进入一个高中基本普及阶段了,跟过去高中教育是精英教育不一样,学生有多样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础。因此这次高中课程方案中考虑,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多样化发展需求,这是课程方案修订的重要原则。
  王湛:第三是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刚才郑富芝同志讲了,课程方案是个蓝图,印发之后需要实施。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同志们如果查看一下2003年那个试验版的课程方案,里面就缺少这两部分,虽然也提了一些要求,但是这次单独列出来,一个是条件保障部分,一个是管理与监督部分,这样使实施要求更加明确,也更能够得到落实。这是关于课程方案的变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