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
作者:佚名 时间:2018/1/17 8:04: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03
王湛:关于选择性必修,所有的学生都要在这里选修一部分课程,有的不参加高考的,选的少一点,有志趣的就多一点,参加高考的学生,基本上这里要全覆盖,这一类课程难度就会要高一点。选修这块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选择的,还有一类实际上为学生发展心有余力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有的学校会开大学先修课程。既要强化共同基础,让所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又要考虑给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这是我们考虑难度的第二点。第三点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到今天必须放到全世界来考察。我们从过去的跟跑走,向并行走,向领跑走转变,中国基础长期有自己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放在世界基础教育里进行比较。所以刚才郑富芝同志介绍,我们前期进行大量国际比较,使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学水平放在世界范围里不但不落后,还要保持一个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国民有相应的水平。
王湛:第四点在难易的考虑,这次重要的改革是凝练核心素养,从育人角度考虑,不再是过去单纯考虑知识点。这个阶段考虑几个知识点,各位记者,你们将来可能跟高中老师学生会有更多交流,我希望你们跟踪观察,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变革,跟过去某个知识点有多少个知识点、知识点难度在什么地方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个学科为学生未来必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能够作什么贡献,以核心素养为纲,既考虑到知识自己的内在逻辑体系,更考虑到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要设计一些学生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这个难和易,将来有待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变革来进行探索,可能不再执着于过去一般的知识点的深浅。
王湛:我还想补充说一点,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从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负担,在某个学生阶段的容量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这次把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理念,但是正像各位知道的,在设计蓝图到实施过程、到实施中间会有一些变化,会受各方面的影响。现在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我们的课程标准,包括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来看,我们也做过国际比较,我们的负担并不算是适中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各种因素,今天我不展开讲了,包括家长给孩子加的压力,各种社会课业辅导,这样养孩子的负担加重了。所以这次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实施,关键是要抓实施,尽可能是实施中间使这次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放准的原则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让学生有适当的合理的负担,既能够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国民奠定基础,又能有利于自主发展。
以下为: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
1.社会各界对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2.为确保课程修订达到预期目标,修订工作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
答: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三是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高度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努力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四是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3.这次修订涉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答: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之后,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课程实施情况调研、国际比较研究等,特别是委托有关高校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具体化、细化,为课程修订提供必要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先后形成20余份专题报告,500余万字。
二是精心组织修订。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简称“专家工作委员会”)遴选260多位专家成立修订组,承担具体修订工作。加强统筹谋划,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16次全体会议集中修订研讨。在全国选择了19个省(市)4万余名学生对课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测试。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向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务院等16个部门以及课程教材专家征求意见。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后,于2017年7月底将课程方案和标准送委员进行审读。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