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
作者:佚名 时间:2018/1/17 8:04: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15
郑富芝:第二,我们到底怎么衔接。我们这次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强化:第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协同育人,实现了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协同的育人。高考改革也好,课程改革也好,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育人,只不过育人的方式不同。高考改革是通过考什么、怎么考去引导学生的发展,去育人。课程改革,特别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它是通过规定学什么、怎么学,去强化育人目标的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致的,方法和途径不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理念,刚才讲了首先不是具体技术层面的衔接,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衔接好。什么理念?这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教育思想和理念。
郑富芝:第一是一定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打好共同基础,然后发挥特长和优势,把学生的个性潜能发挥出来,这是两个改革都要遵循的理念。第二就是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刚才他们前面几位讲到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首先要培养我们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的理想、人生奋斗的目标,要立志,这是最重要的。然后是他一生当中必备的最重要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品格。第三方面的素养是关键能力。现在信息化社会发展变化很快,需要掌握的能力很多,但是最关键的能力必须把它提出来。因此,学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考也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我们把两个改革共同要遵循的理念衔接好,才能够做到真正综合育人、协同育人。
郑富芝:第二,通过优化课程的结构,来适应高考选择性的需要。过去是大文大理,现在是在语数外三科共同考的前提下,另外三科是可选的,像上海是6选3,浙江是7选3。这次课程的修订怎么能够确保新高考改革6选3或者7选3是能够做到的,一定要为它创造条件,这里面必须是无缝对接的。怎么对接呢?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方案的时候,把高中生学习的课程分为三大类,第一叫共同的必修,所有的学生不管考什么、选什么,必须要学的,这叫共同必修。第二叫选择性必修,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些科目一定要学的,必须要修的,只不过给你一个选择的余地,你在科目上、在多少上、程度上可以选择。
郑富芝:第三类就是自由选修,它跟考试招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专门是为学有余力的孩子准备。我们整个高中课程的设计不能完全跟着考试去走,我们是跟着育人去走。为他们准备参加考试,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但是不能完全是,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经常讲,标准下面要保底但是上面不要封顶,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学得深一点、多一点,这样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6选3做了制度性的安排。
郑富芝:第三个措施,通过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为考试命题提供参照。大家知道,高考也好,学业水平也好,都要命题,命题总得要有依据,总得要有参照。总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但是它要具体化,要细化。怎么能够做到呢?刚才讲了,这是我们修订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重点,就是研制了中国高中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在这个质量标准当中,对学生学习的程度做了一个水平划分,一般三到五级,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最后学习结果的程度,把它划成不同层次。这样划分之后,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在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有层次了,有水平划分了,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实际上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个学生的教育教学基础是在什么层次上,我们就按照他这样的程度去培养他,这样就能对得上,针对性强一点,也是实事求是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给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参照,让命题的时候,更好地去把握命题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水平和层次。
郑富芝:因为学业质量已经划分出层次了,那么命题的时候,根据考试的不同类型,高考还是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类型层次不一样,那就对应质量水平的层次,把它对接好,实际上要真正做到难易的程度是可控的。这样划分完之后,将来我们的目标就想,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将来都要变成真正的水平考试。就是说,学生一门学科学完之后,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和层次,跟其他的同学没有关系,关键是学生本人在该学科到底学到什么样的程度了,掌握没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样教学、人才的选拔,我们心中就有数了。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你提的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问题。
王湛: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很内行,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关注一个是容量,一个是难度,同时是从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关注的问题提出的,我觉得提的非常专业。这次我们在进行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修订的时候战战兢兢,十分慎重地对待关于课程的容量和课程的难度,因为这是跟广大学生的学习切实相关的。在课程容量方面,我们保持了稳定性,因为这次修订的课程方案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三年,每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一周,11周是假期,刚才问放假有没有规定,其实有规定,高中11周是假期。这个假期包括寒暑假,还有中间节假日等,农村还有农忙假等等。然后每周是35个课时,18个课时形成一个学分,高中三年,学生必须修满的是144个学分,这是最低的学分,才能拿毕业证书。这就是讲课程的量的大小,跟2003年我们保持了稳定性,因为这是长期实践保持了稳定性,尤其我们当前,中小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作为一个全党的工作提出来了,所以这次课程容量保持了稳定性。这就是大和小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