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高中语文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

作者:佚名  时间:2018/1/17 8:04:5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515
  王湛:关于课程标准,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它的变化。一是凝聚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独特的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王湛:比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感情。学生总体有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我们每门学科对培育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他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能够做什么贡献呢?这就是每一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它的育人功能、它的育人贡献,这是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中重要的一个变化。刚才给各位介绍的历史的核心素养,刚才韩震书记还给大家介绍思想政治课凝练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王湛:二是优化了教学内容。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体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例如:生物学必修课程提出4个大概念,其中之一有个概念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围绕这个大概念的学习,又提出了4个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王湛: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研究学新进展,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王湛:第三方面的变化是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各学科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明确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同时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习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了育人的合力。
  王湛:第四个变化是增强了指导性。每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主题内容均有“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部分组成,并依据学业质量要求个细化了评价目标,大部分学科还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了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义,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王湛:这是给各位介绍的关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变化,总的变化方向是朝着使我们高中课程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我们高中的教育更好地回归教育的本质功能——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使我们的高中课程更好地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当然这个变化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努力使这次修订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更好的体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更好地体现教育的规律。高中课程改革要永远在路上,这些变化需要我们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尤其需要一线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中间来落实这些理念,把这些理念落到实处,来实现这些变化。
  王湛:这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高中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强教育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续梅:感谢王部长,下面请田慧生主任介绍课程方案和标准审议审查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田慧生: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普通高中课程审议的相关情况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田慧生:课程审议是课程修订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普通高中课程修订的质量和水平,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先后经过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党组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严格审议,现将审议情况作如下报告。
  第一、关于审议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严把政治思想关。加强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的审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方面的根本内容和要求,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田慧生:二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检视课程修订所体现的改革方向,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强化共同基础,又关注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田慧生介绍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审议审查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三是坚持以审议促修订。加强对课程修订过程的指导,在重要的工作环节和时间节点,对阶段性成果开展审议,及时反馈,强化审议专家和修订专家的交流研讨,共同提升修订质量。
  我们也说,课程审议的过程既是一个把关的过程,也是一个再研究、再完善、再提高的过程。
  田慧生:第二,关于审议过程。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修订工作完成后,专家工作委员会聘请179位专家组成学科审议组和综合审议组,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学科审议组。按照个人审读、集体研讨、与修订组沟通交流、形成审议意见、通过审议结论等程序对普通高中课程进行了学科审议与综合审议,学科审议重点是把关课程标准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综合审议重点把关学科间的横向配合和学段间的纵向衔接。审议组高度肯定了修订工作,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比如要重视逻辑教育,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等等,对课标修订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以审议促修订,这个过程是一个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课标,提升课标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审议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