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从44分到56分,只需要做对这几步!

作者:胡老师  时间:2023/12/25 10:11:4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4

  在高中考场作文阅卷中,满分60分,一般44分是平均分,从44分到56分,很多同学视之为天堑,其实,对于大多数表达能力中上的同学来说,如果你能准确回应考场指令,天堑也可变通途。
  本文以我校高二段考作文为例,选取了三篇考场作文进行分析。
  三篇作文都不乏文采,但是,高考作文从来都是戴着镣铐跳舞,只有那些审准材料并清晰回应考场作文指令的作文,才能脱颖而出、赢在考场!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无用之用也。”
  乔布斯说:“我愿意拿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高二级中段考试题)
  准确分析材料
  很多同学拿到这个题目会懵,关键词是什么?
  文学?文学和科技孰轻孰重还是谈二者关系?无用之大用?
  审题是技术活儿,需要以科学态度,读懂材料并分析材料层次。遗憾的是,很多同学恰恰在这个地方一晃而过。
  分析句子关系及材料层次
  第一句话具体说文学是无用之大用,第二句话是庄子的观点,他提出了无用之用。第三句话,用科技大咖的观点举例无用之大用的魅力,而柏拉图是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关于第一句,我们还可以分析得更细一点,毕竟考场上很多同学误以为本题是二元关系的作文。我们看到,莫言的话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第一句的主干是“文学没有什么用处”,“和科技相比”是状语,也就是说这里不是科技和文学并举的二元关系,而是文学是主,科学是辅(参照系),第二句的主干是“最大用处是它没有用处”。概括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学有无用之大用。
  综合三句话,我们可以找到材料的关键词是“无用之大用”,对象可以是文学、哲学,当然也可以是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
  清晰界定概念
  二.清晰界定概念
  提炼出材料关键词之后,我们注意到,这里的无用之大用,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说法,通常,这样内蕴丰富的词语都是需要我们停留思考的。我们可以尝试补足空缺的地方。无......用之大......用。
  此时,我们可以请出“科学”帮助我们思考。
  在科学、经济与文学、艺术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
  无用:无现实的、物质的、立竿见影的用
  有用:有精神的、长远的作用
  准确回应指令
  比较三篇例文,思考三篇考场作文在审题的准确性和回应材料指令的清晰性上的高下。
  例文1
  文学的力量
  正如莫言所言:"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是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当我们认为文学无用时,不妨站在庄子的角度,探寻文学的"无用之用",发掘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甚至能让乔布斯用自己全部科技换取与先哲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沿着文化的河流,追寻历史的踪迹,我们或许能从诗歌这一文学结晶上感受文学的魅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千古名句,一个"见"字,少了几分"望"的刻意,多了几分"闲"的惬意,很好地传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的思想,时至今日,仍富有哲理,影响了无数后人的一举一动,这.便是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不仅存在于诗歌中,更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孔子曾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可见文学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派上用场。读《史记》我们得以感受历史的沉淀;读《呐喊》,我们得以从麻木不仁中清醒;读《复活》,我们得以审视自身。司马迁田文学记载历史的流近,鲁迅用文学喝醒麻木的国人,列夫托尔斯泰用文学打破人们身上的枷锁。这是文学之用,是文学的力量,也是我们发掘文学的伟力的原因。
  文学的力量渗透在生活中,从历史典故,名著佳作中,我们都能汲取到文学的力量。文学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如成熟的果实,等待我们摘取从文学中,我们收获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感受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更体会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骨气铮铮。文学之伟力,促进个人的发展,推动国家的进步,照亮民族的未来,延续文明的传承。
  愿你我都能在文学的指引下,在这浑浊的世界中走出自己的路;愿你我都能沐浴在文学的光辉中,在匆忙的生活中寻得一份安宁;愿你我都能坚定不移地相信文学的力量。今日乌云密布,但请不必担心,太阳照常升起。
  点评:
  本文得分44分。本文的作者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强,素材积累充实,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审题不准确,通篇在谈文学的作用,对“无用之大用”仅一笔带过,缺乏论述。
  例文2
  有用无用,皆有用也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之无用之用也。”意思是,人们都知道有用的东西的用处,但是不知道没有用的东西的用处。在生活中也是,人们总会注意有用的东西,而忽视"无用"的东西。
  有用固有用,无用亦有用也。
  文学家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科学能够创造出一些实质的东西,给予人们生活所需,从而让人感受到到"真实",这便是科学的用处。文学相较于科学而言,文学只不过是创作于白纸上的东西,在生活上远不及科学的用处,甚至没有用处,但这种没有用处,往往是其最大用处。文学可以充盈我们的精神世界,滋养我们的心灵,振奋我们的精神,这是科学所带来不了的用处。故无用亦为有用也。
  乔布斯先生曾说过:"我愿意拿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众所都知,乔布斯先生当年的科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人们可能会问:"与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并不能获得金钱财富,也不能获得食物,这有有什么用处呢?"世间万物,看似无用,实则大有用处。与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你们会交谈,苏格拉底每说的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哲学意义,你会被他的话所吸引,从而使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他的话会滋补你的内心世界,弥补你内心深处灵魂的缺陷,使你每天生活充满激情,这是科学无法带来的。故无用亦为有用也。
  世间万物,包罗万象,有用与无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在一定程度可以相互转化。对于一个无用的东西,若你仔细挖掘具中的内涵,你会发现其中的用处;同样,对于一个有用的东西,可能在最初的时候是有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为无用。
  吾辈青年在生活中要把握住有用的东西,并将无用化为有用,去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将世间之有用集为一体,方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卓越的贡献,方可将人类文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点评:
  本文44分。作者审题准确,遗憾的是对于何为“无用之大用”阐释论证不清晰。如第三段概述了文学的作用,但何为“无用”,则语焉不详。主体部分围绕材料第3句话论述,但局限于这句话,未有任何展开,素材贫乏、观点单薄,第二段、第五段均属于车轱辘话来来来去,看似有理,实属废话,缺乏对话题的有效推进。
  例文3
  文学,无用之大用
  高二20班 李畅
  时代在快速发展,信息在不断更迭,科技在节节高升,这些都驱动了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们带来福祉。相比之下,"漫吞吞"的文学似乎不像科技这类物质性事物如此有用"。确乎如此,但也正如莫言所说:"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正因为其"无用",在文学身上看不见你争我抢。它永远坐在山坡下的角落,亦或是海风倦倦的沙滩上,等着你去找它,为你,为形形色色的极力奔跑之人提供永恒的心灵庇护所。(以形象的方式点出文学之大用,它是快中的慢,它是永恒的心灵庇护所。)这便是其大用之处。
  文学不能给予人丰厚的物质回报,也不可能让人立竿见影地参破世事(回应关键词“无用”,没有物质、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美,它的内容丰富涵养人们的精神,陶治情操(回应关键词“大用”,有精神涵养之用、审美之用)。我们读老庄孔孟,感受古代哲人卓越的精神品质与高深的待人处世观,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白"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的道理;我们品唐诗宋词,感受文人志士的百感交集和饱具诗意的语言魅力,体会"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潇洒自得,窥见"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的离别之痛。(巧妙使用课文素材,贴切有力证明分论点)这些都能我们的精神品尝到美味、精彩的食粮,让我们看这个世界,又多一份温情,何尝不是"无用之大用"?(总结并强调文学之大用)
  许多名人志士也好文学。有如乔布斯愿意用其全部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府相处的一个下午;数学教授李宪高好读哲学与古代文人巨著,在研究课题之余通过这些文学去滋润精神土壤,开拓视野,寻找灵感。(在乔布斯之外,另举一例,从文学对科学的推动角度谈文学之用。材料充实)文学并没有直接推动他们的科学事业发展,但却为思考中的他们提供了灵感和方向,让他们对事业产生新的认识,,再造新的波澜。(回应关键词“无用”“大用”)
  然而当今人们在潮水涌动般的时代中,大多数时候不愿,亦或是静不下心品读文学。尤其是青少年,在内卷竞争中更是无从找到空间去阅读文学。(用“然而”转折,摆出现象:在内卷的当下青少年放弃文学阅读,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在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便告诫我们不要被"分数游戏"乱了阵脚,不要忘记生活的文学与诗意。我仍记得他带着我们全班同学作诗作词,品读经典,感受创作文学。那本一百余首的诗集并未给我什么丰厚的物质,但时时想起,总是令我怀念,也让我铭记这大千世界的美好,催我奋进,使我热爱我的生活。(再次回应关键词“无用之大用”)这份大用,足矣!(“我”的在场。联系自己举例,谈文学对“我”的大用)
  试着找一个安静角落,挑一个闲暇的午后或是宁静的夜晚,品一杯香茗,读一本爱书,邂逅一场旅途,感受文学给你的无用之大用。(创设情境,传达期待和呼吁)
  点评:
  本文得分56分。作者审题准确,对于文学“无用之大用”的概念理解透彻,主体部分从三方面阐述了他对文学“无用之大”用的理解:无物质的、即时的用,但是能涵养精神,陶冶情操;文学不能直接推动科技发展,却能为科技创造提供灵感和方向;文学于我是美好的记忆、催我奋进的力量。思维有层次,逻辑清晰,材料充实,表现出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局部语言表达欠妥,整体的流畅度、逻辑性和深度上还可加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