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10字。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高密市仁和镇瑞发学校 黄志淑
设计思想:
1、我们的学生大部分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的一草一木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本文的字里行间恰恰透露出浓浓的农村生活的气息,加之本文语言优美,含义深刻,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品味语言上。
2、本文所写之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在品味语言时极有可能进入角色,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心理体验去学习。对语言的感悟原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学习此文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引导其“从阅读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阅读”,并在阅读中体现个性化。
教学目标:品味语言
教 案
一、导入(2分钟):
大家对枸杞熟悉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它的果实虽然平凡而又普通,却曾经让一个淘气的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程海的《三颗枸杞豆》(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12分钟):
自学时注意积累字词;对精彩语言作详细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师生共同讨论、交流(2分钟):
1、抽查生字词:硬壳、叶鞘、晌、擎、摞、鲜为人知
2、整体感知: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找2—3名同学回答)
3、交流对语言的感悟(教师提前重点准备以下各处)。
(1)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梁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蹑手蹑脚”、“闪电”一快一慢相映成趣,且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淘气与顽皮。)
(2)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溢”字把无形的春意写得可见可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黄四娘家花满 ,千朵万朵压枝低”等诗句表达出浓浓的春意,上课时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3)我赶忙追上去,书包在屁股蛋上“咣咣当当”跳,练习本、铅笔、橡皮,从里边飞出来,撒了一路。我顾不得去捡,一股劲儿向前追去。(生活气息浓郁,又与学生儿时的淘气相吻合,让人有一种亲身体验的感受。)
《三颗枸杞豆》课堂实录
一、导入:
大家对枸杞熟悉吗?
生:枸杞是一种红色的果实,可以入药。
生:枸杞豆有呈红色的,也有呈黄色的。
生:叶子颜色比较淡,茎弯弯的,很美。
生:枸杞豆的形状像数字零。
师:老师手中就有几个普通的枸杞豆,虽然它平凡而又普通,但它却让一个淘气的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学家程海的《三颗枸杞豆》。(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时注意三个问题:一
是积累字词;二是对精彩语言作详细批注;三是提出不懂的问题。(生自学课文)
(一)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硬壳、桦、晌、摞、鲜为人知 (指名读,正音,齐读,动笔写易错的字)
2、整体感知(找2名同学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课文内容)
3、展示目标:品味语言
(二)交流阅读感悟,品味精彩语言
生1:第3自然段“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从这里可以看出小时候的我非常淘气、机灵。
师:你认为哪些字词更能体现他的淘气与机灵?
生1:蹑手蹑脚、闪电一般、用指甲在叶鞘上挖一个小洞。
生2:我想对刚才同学的发言作一下补充。他刚才说的这些也可以透出大自然的魅力和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作者小时候对大自然观察的细心为他以后成为植物学家奠定了基础。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独到。谁还想说?
生3:第34自然段,从“太迟了”等语句上可以看出三叔对世界的留恋和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不甘心成就为零,不甘心碌碌无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