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属对引人课堂
作者:自贡旭川中学 曹泽均 时间:2006/8/21 11:32:2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08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祖宗的东西也可脱胎。国内的有些老师曾经尝试过将属对引入课堂,但只是偶一为之,没有深入下去。把属对作为一种课型或者阅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一块空白。
将属对引入课堂,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练习,能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内容将会出现围绕文本广泛地发散的状态,但又不会与教学目标任务发生冲突。随机性、对抗性非常强,促进全体师生通力合作,凸现师生的“伙伴关系”,同时也训练了师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阅读、写作方面的许多能力要求都能渗透其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出上联或下联,就得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加以提炼概括,转换成比较书面化的语言,同时要考虑对仗的限制。这一过程几乎包括了吸纳、加工、输出,由读到写的整个心理过程,此过程的表象是线形流程,实质上是一个循环往复,反复砺炼的过程,也就是古人所谓的“涵咏”,今人所说的“感悟”训练。
联语的构思,特别是长联,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差不多等同一篇微型作文的写作。从训练时效来看,更快捷直观。听说读写齐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根据时间长短和课堂实况,确定循环的次数,能随机启动、中止、收束。适用于课堂和阅读提问的导入、内容手法的分析概括小结,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穿插。
但是,照搬私塾的一套肯定行不通,比如“平仄”就会把学生弄昏,对体例,得重新界定。我们的标准是:1. 上下联字数、词性、结构相同(如果害意,相似也容许);2.上下联意义相关但不重复;3. 上下联不出现相同的实词。4. 上联尾字用三四声的字,下联尾字用平声字。前三条就是对偶的要求,学生完全能掌握,最后一条也容易把握。我们姑且称之为“学生体”。按此标准进行练习,即使在低年级试验也无往不利。小学二年级(三册)就有一节反义词歌,这属于反义对。
实验步骤可分为三步:
一、取身边的题材练“独词对”“合成词对”(注意声调)
1、独词对:
地(dì)对天(t iān) 女(nǚ)对男nán)
笔(bǐ)对书(shū ) 叶(yè)对花(huā)
狗(gǒu)对猫(māo) 旧(jiǜ)对新(xīn )
2、合成词或短语对:
黑板对白墙 桌椅对门窗 柳绿对花红
老师讲课对学生作文 跑得快对跳得高
二、用课文标题或字句拟短联
捞月亮对种太阳 斑羚飞渡对蚂蚁突围
三、用联语对课文内容或手法进行概括评价
《小英雄雨来》:一个机灵鬼 满腔爱国心
《孔乙己》:孔乙己呐喊 祥林嫂彷徨
《病梅馆记》:夭梅病梅杀人无影 济弱扶弱涕泣有声
《促织》:天子偶用一物件件夺人命 百姓日食五谷粒粒填肚皮
不过,教师在运用时会遇到对不出的情况,学生对不出,就会向老师求助,如果老师也爱莫能助,那就存疑,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有好些“绝对”至今仍无妥帖的偶句。但要引导学生,先练简单的,不求对得巧妙,只求拟得出,对得上,以免个别学生略知皮毛就喜欢出难题,无意之间偏离练习的目的,沦为纯粹的文字游戏。
我常用的练习方法是以下几种:
1、教师出上联或下联,学生来对。(本文之后附有100联小学至高中课文属对示例,教师可参阅)
2、教师自出自对,学生(个体)自出自对。
3、学生出上联或下联,教师来对。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来选用。
4、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互出互对,进行比赛。这种方式最能集中体现属对的优点。
5、修改对联。将一些有缺陷的对联板书出来,让学生修改。按对仗、尾字声韵、内容的顺序依次进行。
6、鉴赏。选用名联来赏析,用联语来评价。
教师在实践中还会总结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只要有意为之,师生都会有所收益。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