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心得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2/7 21:54:1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407
  笔者通过对今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与去年《考试大纲》对比,发现主要是文字修改,内容没有什么变化。具体解读及比较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在考查目标上没有变化,要求仍然是着眼于语言的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
  “一定”指向比较模糊,且容易使命题人将范围扩大。“常见”的指向虽然也较模糊,但它通常指的是高中学生学过或者应该掌握的内容,命题人一般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1.识记 A
  ①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今年没有考查。
  ②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包括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③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这一项内容的考查,可以用客观性试题,也可以用主观性试题。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的考查一般使用主观性试题。
  ④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主要题型有:将若干词语合理地扩展成一句话或将一句话扩展成几句话。
  “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
  ⑤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选用、仿用、变换”都是指操作,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
  这类试题呈开放状态,没有固定的答案,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平日头脑中积累的材料。学生答题,不可能全都与参考答案一样,只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就应视为达到要求。
  ⑥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要求与去年相同
  ⑦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常见修辞方法规定了8种。这8种修辞方法中,“借代”虽然没有列在教学大纲里,但它应用较多,学生又熟悉,需要考查。
  考查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实践,而不是单纯考查概念。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未作明确说明
  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里所说的“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即使难度相同的古代诗文,对于古代诗文素养不同的人来说,也会有对所谓“浅易”程度的不同认识。因而这里的“浅易”应当理解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
  “鉴赏评价”中第一条鉴赏,第二条评价,是古代诗文阅读中较高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从这些具体要求的设置中可以看出,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命题比较侧重考查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这是做到“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首要条件;而对于内容的分析综合以及对内容的鉴赏评价则又是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因为这是掌握古代诗文的主要目的。
  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在其他方面与2005年考试要求一致。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材料包括了“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在高考试卷中,一般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样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判断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与2005年考试要求一致。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要求大致相同。
  我通过比较发现,今年命题是紧紧围绕考纲,贴近生活,这要求学生要重视课本,重视从生活中取材,挖掘生活底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