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走近孩子的心灵——和一位高三家长的谈话

作者:佚名  时间:2007/3/4 3:15:0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670
  凌晨,电话骤响,急忙拿起电话,听到另一端的哭泣声。
  原来是一高三的家长刚与孩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起因是:“孩子在高考最后冲剌的一百天的紧要关头早恋了,老师找孩子谈话,家长与孩子长谈,,讲利害、谈得失、孩子不承认,于是一场战争发生。孩子哭了,将家长甩在房间门外,家长哭了。……”“还有传的纸条,上面写的,都是………”。
  哭泣声中传递着信息,我静静的听着家长的倾诉,那是一种煎熬、一种无助、一份心颤,似乎世界末日的来临,最后家长问一句:“许老师,你说怎么办?”“正常!”,我说。“正常?”,另一端惊叫着。
  是的呀,是正常的。我们用心想一想,是不是正常呢?如果孩子现在已不在学校了,而是走上了社会,是不是正常?或者,孩子不是上高中,而是上了中专,即将毕业呢?孩子是上了技校呢?亦或孩子上学早,上了大学呢?也许是正常的,我所说的正常是,这件事的正常,而不是说我就赞成孩子早恋的。这位急的不是早恋这件事,急的是影响了高考了怎么办?也许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可能会说,等过了这几个月,到了大学,你怎么办,我们都不会干涉的,果真这样么?我们对自己所说的话是要负责的!
  是的呀,正常的。高三了,来自于家长、老师、亲朋的期盼,来自于学校、家庭的压力,来自于对自己未来不确定的焦虑,等等,孩子们在我们面前听到的是什么?最后一百天,好好冲刺,查漏补缺,重点要赶的学科,可能还托人找了地方上有名的老师作最的指导等等。孩子每天听的最好的是:今天离高考还有××天,这样的警示随着数字的递减,孩子的心里是怎样的运动呢?我们知道么?我们老师与家长是怎样的理解呢?我们关注点是高考一冲上云天,又有几个人真正的关心孩子的心理呢?孩子在我们家长与老师这得不到心理释放的时机,那孩子会怎样呢?我常说,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体,当达不到平衡时,那重心就会偏离,那失衡的机体会出现危险的。有的孩子到了高考的最后时刻,会疯狂的打球,有的会疯狂的玩游戏,有的孩子会疯狂的看碟,有的孩子会……。也有的孩子,需要倾诉与关爱,当孩子在我们面前得不到时,他们会从身边去寻找,而同是高三生的他们,又有多少共同的心声可倾诉呀,如果恰恰是一男一女的配合呢,我们就以为不得了,孩子早恋了,这还了得,高考最后,还来这着棋,那还了得?于是,老师出动,家长出面,也可能是双方家长共同出手,那孩子是怎样的呢?孩子的焦虑、煎熬、心理的波动、心底层层的涟漪会在哪绽放呢?压力要释放,心理在疏导,我们给孩子了机会了么?
  是的呀,正常的!我们所认为不正常的是时间不正常,而不是这件事本身,我们用心想一想。比如,这个孩子是隔壁邻居家的,我们的心理会怎样呢?孩子不是这个班上而其它班上的孩子呢?
  近阶段与我以前的学生聚会的多了、谈的多了,才知道我做班主任时还有那很多的秘密,其中也不乏同学之间所谓的我们认为早恋的事,现在他们谈起来只是一种那时的回忆了。他们说其实那也不是早恋,只是你们老师与家长认为是的。今天想来还真的有点对的。
  我讲正常,不是说我提倡,可以这样说我强烈的反对、坚决的反对,尤其是在高三这最后的紧要关头!那有人要问,那你说正常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心灵,好么?
  怎样走近孩子的心灵?以平和的心态服去面对,以正常的事物去对待。孩子这样做有孩子的理由,我们知道么?孩子不是洪水猛兽,孩子是还是我们可爱的孩子。生气、发怒解决问题了么?既然没有,还是不要生气、发怒,你说呢?我们每天不要总在孩子面前谈高考的事,除了高考我们就没有了话题?高考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呀,孩子才是我们永远的宝,你说呢?
  当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要做的不是什么可以不可以,而是尽量的与孩子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不一定是谈话式的,默默的注视、深情的远望,一杯水、一个苹果,一包牛奶、一块糖果,一个纸条、一封信,一个抚背、一个拥抱,无声胜有声!长篇大论式的谈一般是不起来用的。
  退一万步讲,孩子就是真的早恋了,我们能阻得了?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呀。有的家长说,我受不了呀,我急呀,可是这有用么?没有用的事,还是不做的好。不然两败俱伤,你说值不值?走近孩子、体谅孩子,事情有时不是我们解决的,而是孩子自己的给了我们惊喜!
  也有人说,就一百天了,那有时间来等待?反过来想一想,我们就这样与孩子谈下去,哪天是结果?要是孩子一直犟下去呢?那个更值呢?与其我们与孩子一起耗时间,不如以正常的心态来对待不正常的事吧!我们心态平和,事情的解决就会好些了,您说呢?
  最后,对孩子说一声,在这紧要关头,还是不要在早恋这件事上与老师、父母花太多的精力去求证结果的,必竟,也不小了,应该知道孰轻孰重的,孩子你说呢?也不全是家长与老师才知道的!有话好好讲,也许家长与老师与你沟通不太和谐,但是,他们是过来人,讲的应该是对的,未来是自己的未来,家长与老师也许只是现在为你急,未来还得靠你自己呀,你说呢?你的压力、我的焦虑,我理解!孩子,你自己想好,好么?
  我对这位深夜打来电话的家长朋友聊了很多,最后家长说:“谢谢你,许老师,你又给了我希望,你不知道,我刚才是怎样的失望呀!”我说:“我能体会到。”“我现在又有信心,那我现在做什么呢?”“去给孩子倒一杯水,然后去看我的博文《心中有佛便是佛》”。
  “心中有佛便是佛”,用积极的、平常的心态去帮助孩子度过这样特殊的时期,好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