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美的天地

作者:佚名  时间:2007/4/8 9:27:3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6
  近些年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进行改革,但不少教师的语文课仍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了。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的美,当然也就体会不到语文学科应该有的魅力。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是各类文章中的精品,更有些是脍炙人口的传世名著。它们的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是完美的统一体。我们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应该把语文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
  如何让语文教学成为美的天地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朗读——让学生感受情境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显示作品的自然美,首先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学生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甚至情感美,得到美的享受。
  1、富有魅力的范读。语文老师如果范读技巧很好,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随着教者声情并茂的朗读率先进入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若能选用配乐朗诵录音带,产生的氛围会更加热烈,学生的美感更加深刻。
  2、朗读技巧的指导。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自然美,朗读技巧是一个关键。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春风图”的描写,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这是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天活力的图画。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让画面的美在学生面前凸现出来呢?除了在停顿、速度、节奏上加以指导外,主要应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和煦而舒坦;“泥土上气息”“青草味儿”“香”“酝酿”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通过朗读指导,学生仿佛感觉到春风的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听到春风中传送的和悦的声音,看到一幅美丽的“春风图”。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生轮读等,更能表现作品的美感。
  二、 析文——让学生挖掘文章的美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充分挖掘文章中的“美”,使学生感受到审美情趣。
  1、感受语言的美。生动、丰富而又凝练的汉语言文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自己隽永的美。我们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知、理解、揣摩、赏析、运用来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现仅以炼字的妙处为例来感受语言的美。如《故乡》中的一个关键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个“飞”字用得多么生动而又传神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飞”字是什么意思?它与“跑”“跳”“走”有什么区别?能不能换作其他的词语?这个字与后面的哪些句段有联系?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飞”字使用的妙处。
  2、感受文学形象的美。文学作品的美,具有形象的可感性、直接性,离开了具体的形象,美就不复存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山的秀美,西湖的艳丽,长江三峡的雄奇险峻,河塘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景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无不充满震摄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美的特点,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受美、热爱美。
  3、分析思路与结构的美。把握作者的思路与文章结构,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指点学生去体会作者思路中美的因素,则是在一个更深入层面上的欣赏。《岳阳楼记》是文言文作品中的精品。我们常常为文中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感动不已。但这句名言是如何逐层铺垫出来的呢?我们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异”为中心,前后照应,一步一步展开,详略有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文思的美,结构的美。
  三、 写作——让学生创造美
  写作实际上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育中由于审美教育的贯穿,教师已让美的内容、美的内容、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一幅美的画卷,培养他们初步的美感。接着就要用写作的方法去创造美了。尽管这是比较高的要求,但只要能用心对待,还是能收到一定效果的。例如,我们学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的月色多么幽静、美丽,尤其荷叶、荷花的形态美、神态美、意境美的融合,给师生以高度的美的享受和陶冶。但是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也流露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我们学过之后,叫学生写《夏日赏荷》的习作,并要学生避开“淡淡的”感情基调,创造富有新意的荷花形象。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当我看到那灿烂阳光下,满湖荷叶映衬着一片清新的荷花是那样挺拔,那样鲜艳,又是那样纯洁时,自然联想到这不正是祖国的花朵我们的未来吗?看那充满生机的长势,不正是在优越的土壤里我们茁壮成长、无限美好的象征吗?”这样既避开了特定社会下某些知识分子的情调,又重新创造了美的意境。
  语文教学应该是美的天地。语文学科在进行美感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