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4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30 15:47: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60字。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 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和重要文言句式。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
  (三)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安乐、闲适、自由的田园乐趣。
  教学难点: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三、 教学创意
  (一)诵读。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本课是一篇韵文,所以,诵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朗读形式的选择上,采用范读、自由读、展示朗读、评读等方式,通过诵读,体悟作者的情感。
  (二)探究。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归隐情怀,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讨论“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之路”。
  (三)改写。分组改写“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设计改写题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美好、乐趣;二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三是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此类题也是高考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1600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学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社会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道路,为了明志,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二)落实本课重要的字词句
  通过预习和课堂答疑,学生掌握了“胡、奚、曷、焉、何”等几个疑问代词的用法,归纳了“行、引、乘、策”等几个多义词的意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把重点放在文本的朗读和陶渊明归隐情怀的导读上。我们先听一段视频朗读。(播放一段带有田园画面的配乐朗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