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练习题3
- 资源简介:
约13370字。
14.1《故都的秋》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选出对《故都的秋》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扫帚的丝纹”,以及“秋蝉的残声”“秋雨凉风”等景物,都是为了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
B.文章开头写江南之秋不能让人满足,结尾写到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比,正像“黄酒之与白干”“鲈鱼之与大蟹”,这些都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和赞美。
C.“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直抒胸臆的话,把作者对故都之秋倾注的深情,表达得极为充分。
D.课文倒数第三段,作者发表了大段的议论,重在说明秋天能引起不同的人的不同感受,没有涉及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切实感受和评价。
2.下列对《故都的秋》一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清”“静”“悲凉”的特点。
B.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内心淡淡的喜悦,所以他笔下的秋色、秋味便都呈现出清、静、迷人的情调,散乱的秋景统一在这感情的基调之下。
C.“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句话运用了“绘声绘色”和“以情取景”的描写方法。
D.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是因为这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重温师恩,感受同学情,在毕业三十年的聚会上,同学们谈笑自若,互相交流着毕业以来的境况。
②《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③皎洁的月光,蓊蓊郁郁的,将河面抹上了一片银色;河畔的芦苇丛,隐约闪现着莹润的光泽。
④期待已久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的气质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⑤她那姣好的脸苍白而无精打采;她的头发没有卷,有的发卷直直地挂下来,有的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
⑥上官婉儿向公主轻轻笑道:“此时只觉四处焦香扑鼻,倒也别有风味。”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浮华、喧器静静扬弃。山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