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090字。
2024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缺‘芯’少魂”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把这一难题进一步凸显出来。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
记者:有人说,多少有关提倡创新的宣传报道都不抵不上“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的警示来得深刻有效。您如何看待这两个事件?
倪光南:“中兴事件”“华为事件”没有发生之前,很多人觉得芯片和普通的电子元器件一样,直接从市场上买来用就是了。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民自发地关心中国芯片技术发展和芯片产业进步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述事件是全民的“警醒剂”,有积极的一面。
记者: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日前水平和实力究竟如何?与美国相比,还有多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倪光南:在芯片设计方面,中国进步很快,可以说,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不仅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设计公司,而且水平达到了相当高度,设计出一批优秀产品。
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还存在设计工具方面的“短板”。芯片设计是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软件平台上,通过计算机进行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等来完成的,而能提供该软件服务的主要是外国公司。
在芯片制造领域,包括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方面,整体而言,中国能力亟待提高。芯片制造工艺包括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金属化、扩散、氧化……与这些制造工艺相对应,制造关键装备多达200多种,其中包括光刻机、刻蚀机、清洗机、切割减薄设备、分选机以及其他工序所需的扩散、氧化、清洗设备等。每种装备的制造技术要求都很高,制造难度极大且造价十分高昂。
记者:很多工业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跨越和赶超,比如高速铁路、家用电器领域,但在集成电路领域,这种景象没能出现。原因何在?
倪光南:从历史原因来看,我们起步晚。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直到1956年,中国才成功制成第一根硅单晶。
在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中国由于没有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就明显追赶乏力了,而世界上的芯片技术却突飞猛进,每18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成本却下降到一半。美国根据摩尔定律在芯片行业取得领先优势,赚取高额利润,并不断积累这样一个正循环。所以,和有显著先
发优势的美国等国家角逐,中国暂时很难追赶。
主导理念的偏差导致创新推进不够是现实原因。曾经,我们在很多方面,希望能够用更省事的办法解决问题,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短板”最终还是需要中国人踏实创新来解决。
记者:面对内部“短板”外部封锁等难题,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突破?
倪光南: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集中力量去突破供应链中薄弱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而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
核心技术的发展成熟也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给予国产自主研发芯片和软件一定的扶持,让其进入商业应用,接受检验和磨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走向成熟。
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可以参考硅谷的产业集群模式。在人才、技术、资本、经营等方面强强联合。北京的中关村有潜力打造成芯片技术和产业集群的高地。
发展大型软件或芯片产业,还要发扬举国体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优势,将国家层面制定的规划纲要和金融市场相融合。
(摘编自倪光南答记者问《“中国芯”突围要发挥综合优势》)
材料二:美国禁止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研发“中国芯”,实现自主创“芯”,成为当务之急。
禁售7年对应的正是2025年,美国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纽约时报所说,美国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这让我们感受到切肤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很好地给国人上了一课,让人们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只靠从市场购买是行不通的。
B. 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芯片制造工艺繁复,光刻机、刻蚀机等制造设备制造难度极大,因此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需要不断提高。
C.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投入,不能指望短短几年就获得回报,我们要有决心和定力去补齐行业“短板”。
D. 材料二认为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禁运”的做法另有企图,并引用了《纽约时报》的说法加以佐证,能够让读者更清楚事件的真相。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根据摩尔定律加快芯片行业的发展速度,赚取高额利润,形成芯片行业的先发优势。面临发展后发劣势的中国,无法与之角逐比拼。
B. 我们不必为美国的封锁惊慌失措,中国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会在将来突破芯片制造核心技术的瓶颈。
C. 在当前芯片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实实在在地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D. 面对外界的高科技技术封锁,我们不能因为不公而导致不理智,更不能主动与外界脱钩,闭门造车只能延缓发展进度,甚至出现衰退。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老子》
B.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波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
C.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D. 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习近平
4. 材料一中记者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将话题逐渐引向深入。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5. 深刻常表现为以辩证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于“中国芯片发展”的思考,两则材料都具有“深刻”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采访倪光南院士,深入探讨了中国芯片产业的现状与挑战。文章强调了国产芯片技术面临的“缺‘芯’少魂”困境,并指出美国的制裁是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警示,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文章呼吁中国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历史与现实因素分析,采用产业集群、国家支持等策略应对科技壁垒,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保持信心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性,展现了中国在自主研发路上的发展信心与战略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此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需要不断提高”错误。由原文“芯片制造工艺包括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金属化、扩散、氧化……与这些制造工艺相对应,制造关键装备多达200多种,其中包括光刻机、刻蚀机、清洗机、切割减薄设备、分选机以及其他工序所需的扩散、氧化、清洗设备等”可知,光刻、刻蚀、离子注入,光刻机、刻蚀机都是芯片制造领域的内容,而不是芯片设计领域的内容。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完璧
阿英
“听风庐”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风尘,挑帘而入:“只有你一人在?喊掌柜的出来,我有古籍要修复。”
①学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杂糅的外乡口音逗乐:“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
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扫视学徒面前的工作台。桌案简陋,工具却排列似兵阵:浆笔、棕刷、镊子、铁锥、砑石、竹起子……②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他暗自惊叹:修旧如旧,不留痕迹,属上乘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