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620字。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
知识积累1 信息类文本的类型
(一)论述类文本
体裁 概念 具体说明
政论文[链接考场:2023新课标Ⅱ卷《谈谈调查研究》] 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等。 用极具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学术论文[链接考场:2023新课标Ⅰ卷《后真相时代》、2023新课标Ⅱ卷《亦谈社会调查》] 指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理性文章。 ①一般有中心议题,有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果。②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文艺评论[链接考场:2023全国乙卷《文学史与文学批评》] 指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实践活动或文艺现象进行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有些文艺评论也可归为学术论文。 ①主要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展开议论、评价。②观点鲜明,旁征博引,引用与评论对象有关的各种材料论证观点。③如果是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还要对其基本信息进行一定的交代。
(二)实用类文本
体裁 概念 具体说明
新闻[链接教材: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 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含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基本特点:①真实性。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②准确性。新闻语言多为客观叙述,主观评论很少。③公开性。新闻事件会被公开报道、广泛传播。④及时性。报道要迅速及时,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及时性是新闻价值的保障。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传记 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重要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基本特点:①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②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③行文兼顾真实性与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