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3(2份)
- 资源简介:
约5080+9140字。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叙事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腾儿①(节选)
李端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②城头发。
【注】①本诗写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当时,河西、陇右一带二十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沦落异乡,以歌舞谋生。②画角:古管乐器,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胡腾儿籍贯,并运用比喻,描写他肌肤洁白如玉,鼻端高耸如锥的外貌特征。
B.三、四句描写胡腾儿朴素的服饰:身穿桐布制成的轻衫,腰间系着绣有葡萄图案的长带。
C.五、六句写胡腾儿表演前的自述和表演的开始:他用其本土语言诉说着家乡沦亡的悲苦之事。
D.七、八句描写胡腾儿踏着花毡,舞得脸上的汗水伴着红粉流淌,而观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2.诗歌最后两句“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与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江上崔尚书
杜荀鹤①
此生何路出尘埃,犹把中才谒上才。
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
马前霜叶催归去,枕上边鸿唤觉来。
若许登门换鬐鬣②,必应辛苦事风雷。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早有才名,屡试不第。②鬐鬣(qí liè),借指马。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多直抒胸臆,兼有气骨,作者虽然希求援引,但豪气干云。
B.首联“谒”字点题,“中才”指中人之才,是作者的自谦之语。
C.颔联的“闭户十年”“仰天无处”则表现出作者的怀才不遇。
D.颈联景中含情,叙写自身悲伤落寞的心境,为结尾情感做铺垫。
4.尾联表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及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
【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
诗歌专题训练-------赠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给事
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①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②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①奉:“捧”的本字。②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运用象征手法形象地写出郭给事上承皇恩,下受门生拥戴。
B.诗的颔联“省中啼鸟”以动衬静,说明门下省环境清静、衙内清闲。
C.诗人感慨自己老病,无法追随郭给事,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想。
D.诗人善于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对郭给事的颂扬之情,多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之中。
2.全诗颂扬了郭给事的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郑夫子鲂
孟郊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①。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注】①该:完备。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所写“天地”“风雷”等景物并非眼前实景,而是借此表达创作时的主观感受。
B.诗人用“逞”与“狂”二字,委婉地批评了宋玉、李白的恃才傲物与狂放不羁。
C.结尾表达了对郑鲂的鼓励,用骊珠形容他的文才,对其未来潜力充满期待。
D.诗歌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且运用比喻、对偶等手法将诗意表达的淋漓尽致。
4.作者在这首赠诗中谈及了哪些文学创作经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