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题,约17770字。
2024.2
高中2021级高三下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桥梁记脱胎于汉魏桥梁碑文,桥梁碑文是将修桥始末形成文字、勒石刻碑,以称扬功绩、远播声名。常涉文体有碑、铭、赞、记,记与其他类别多有交叉,自汉徂宋,桥梁记文逐渐独立。
在桥梁记的演变历程中,创作主旨与语言形式的变化最为明显。从创作主旨看,宋前桥梁记主要是歌颂功德。入宋后,桥梁记创作主旨由称扬外在事功向表达内在自我转化,作者常借修桥表政治理念,滕强恕《平政桥记》云“政有大体,推诚心,昭公道,行实政,而民不与焉,如斯而已”;或宣德性品格,曾巩《归老桥记》赞赏柳侯老而归乡、不贪仕禄,“明于进退之节”。随着理学风气渐浓,宋代桥梁记主观性、哲理化倾向也渐强。从语言形式看,宋前桥梁记皆为骈文,文辞工整华美。究其原因,一是受时代文风的影响,二是源于桥梁记最初竖碑颂德的功用。然而骈语记事常因对偶形式所限,桥梁尺寸、经费来源、工程处理等细节难以准确说明,剥去浮华的辞藻外衣,详细信息并不多。宋代桥梁记则主要以散体书写,语言形式自由、平实严谨,利于记事议论,文中地理变迁、桥梁兴毁、建筑原理、材料工费、规模尺寸、修建者品格的书写更全面细致,文章篇幅亦较宋前普遍变长。同是书写建桥过程,宋代文同《众会镇南桥记》“端夫昔已深恻,治且未暇,殆今视之犹尔,议将桥焉。其季师皋闻而说之,愿亦输其家赀,以佐厥役。架材通沟,琢石补道,长袤高广,完好坚直”一段,与唐代乔潭《中渭桥记》相比,流畅自如得多。虽然仍有个别篇章有意复古,一些散语为主的桥梁记也间用骈语,但挡不住宋代桥梁记散文化脚步,并最终形成了桥梁记的语言范式,影响深远。宋代处于桥梁记文体发展历程中的繁荣定型期,关注宋代桥梁记的主旨、语言等方面的文学书写对古代文体演化规律和中国叙事学研究很有裨益。
宋代桥梁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重要体现,很多桥梁实体今已消失,《清明上河图》中壮美虹桥只存在于画作中,其尺寸规模等具体信息均不得而知,实为憾事。宋代桥梁记则有助于弥补这类缺憾,今人可据文中桥梁修造的时间、地点、工费、修造者等准确信息,管窥彼时文明。宋代蔡襄主持修建万安桥,写下《万安桥记》并刻碑桥旁,文章记载了修建起讫时间“始造于皇祐五年庚寅,以嘉祐四年二月辛未讫工”,桥墩数量“垒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桥梁尺寸“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所耗工费巨大,“靡金钱一千四百万”,工程执事人“卢实、王锡等,十有五人”等信息,为后人保留了准确而珍贵的史料。不唯《万安桥记》,宋代其他桥梁记中皆有关于修建桥梁的信息记录,对后人研究中国桥梁史、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桥梁科学涉及桥梁的用料、结构、设计、施工等方面,在宋代桥梁记中皆有体现。宋代桥梁记中记载了当时桥梁的用料情况,主要材料有木材、石料,辅助材料有铜铁、竹藤等。如以木质为主的,石介《宣化军新桥记》记载桥的五杠、三十七柱、七十八梁,皆用壮大耐腐的巨木搭建。其他常见材料还有瓦、竹等。每种材料的选择,都会依据桥梁所处的地貌、水势、气候等因素而综合设计考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9日)
1. 下列关于“宋代桥梁记”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桥梁记更加偏重内在自我的表达,抛弃了汉魏以来桥梁记歌功颂德的基本功能。
B. 宋代桥梁记以散文为主,语言形式自由,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被后代桥梁记沿袭的语言范式。
C. 宋代桥梁记能弥补桥梁实体消失的遗憾,《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规模尺寸就保存在桥梁记中。
D. 宋代桥梁记保留了桥梁修造的全部信息,我们可从中看出宋代桥梁科学的发展情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古代文体演化规律及叙事学、桥梁史、桥梁科学等角度论证宋代桥梁记的多维价值。
B. 第二段从主旨与语言两方面入手,在与宋前桥梁记的比较中论述宋代桥梁记的特点。
C. 骈语不便叙事是桥梁记散文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举了文同和乔潭的文章来证明这个观点。
D. 最后一段并未直接引用石介《宣化军新桥记》的原话,但这并不会影响论证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代理学风气渐浓,以叙事为主的桥梁记哲理化倾向也渐强,可见文体发展影响时代风气。
B. 与《岳阳楼记》创作情况类似,桥梁记作者常常借修桥表达政治理念、宣扬德性品格。
C. 蔡襄《万安桥记》写建桥所耗工费时说“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暗含着对大兴土木的批判。
D. 宋代建桥用料十分丰富并在桥梁记中有充分体现,这与桥梁所处环境如地貌、水势等有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抛弃了汉魏以来桥梁记歌功颂德的基本功能”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从创作主旨看,宋前桥梁记主要是歌颂功德。入宋后,桥梁记创作主旨由称扬外在事功向表达内在自我转化,作者常借修桥表政治理念”可知,原文没有此内容,选项于文无据。
C.“《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规模尺寸就保存在桥梁记中”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清明上河图》中壮美虹桥只存在于画作中,其尺寸规模等具体信息均不得而知,实为憾事”可知,原文没有关于《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尺寸的记载,选项属于主观臆断。
D.“宋代桥梁记保留了桥梁修造的全部信息”错误,原文第三段“宋代其他桥梁记中皆有关于修建桥梁的信息记录,对后人研究中国桥梁史、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没有说“全部信息”,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用它来看五彩缤纷的世界。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的指标,用眼睛能“看”到温度吗?
显然,人眼只能感知可见光,不能看到温度。但有些动物可以,例如响尾蛇。响尾蛇的眼睛和鼻孔之间有一种叫做“热敏器”的器官,可以探测到周围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输到大脑中进行处理,这使得它们能够在黑暗中定位猎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