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第五次月检测语文学科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21030字。
2024届高三第五次月检测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3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与作文纸一并交回。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常有人说,亲人的离世不是一时的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死生亦大矣”,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去慢慢接受的事情。当TA离去后,生命中仍有许多渴望分享的美景、欢乐与荣耀,有太多“你若尚在场”的想象、懊悔与遗憾,多少回忆往事的瞬间、梦醒时分的刹那,思念如潮水倾泻,渴望寻到一处出口。“Al复活”的出现,以“音容宛在”的方式,让( )这件事,有了更为具象的途径。虽说生存在云端的数字生命,似乎只是字符世界里的一场( ),却让很多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慰藉,其( )的感情远比一般的技术场景复杂多了。
应当注意的是,“Al复活”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让人们( )于数字世界里的相聚,而忽视了现实生活。有心理学家认为,哀伤有相对固定的过程,其中对亲人已逝的“承认”是很重要的一步,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但逝者已逝,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数字陪伴”的视角,数字生命更像是一个TA生命轨迹的数据资料库,作为过去时光的集纳,陪伴了依旧在世间步履匆匆的人们,继续向前,展开新的生命旅程。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缅怀 镜花水月 承受 沉浸 B. 悼念 黄粱一梦 承载 沉湎
C. 悼念 黄粱一梦 承受 沉浸 D. 缅怀 镜花水月 承载 沉湎
2. 填入横线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AI复活”的片段可能使亲属无法完成哀悼,丧失现实感,并造成心理上的二次创伤。
B. “AI复活”的片段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二次创伤,并使亲属丧失现实感,无法完成哀悼。
C. “AI复活”的片段可能使亲属丧失现实感,无法完成哀悼,并造成心理上的二次创伤。
D. “AI复活”的片段可能使亲属丧失现实感,并造成心理上的二次创伤,无法完成哀悼。
3.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陪伴”的视角,数字生命更像是一个TA生命轨迹的数据资料库,作为过去时光的集纳,陪伴着依旧在世间步履匆匆的人们,继续向前,展开新的生命旅程。
B. 从“数字陪伴”的视角看,数字生命更像是一个TA生命轨迹的数据资料库,作为过去时光的集纳,陪伴着依旧在世间步履匆匆的人们,继续向前,展开新的生命旅程。
C. “数字陪伴”的视角,数字生命更像是TA生命轨迹的一个数据资料库,作为过去时光的集纳,陪伴了依旧在世间步履匆匆的人们,继续向前,展开新的生命旅程。
D. 从“数字陪伴”的视角看,数字生命更像是TA生命轨迹的一个数据资料库,作为过去时光的集纳,陪伴着依旧在世间步履匆匆的人们,继续向前,展开新的生命旅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缅怀:意思是遥念、追思;深情地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悼念:对死者哀痛地怀念。语境指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追思,因选“缅怀”。
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空灵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黄粱一梦: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语境指 “Al复活”的数字生命只是虚幻的影像,应选“镜花水月”。
承受:接受;承担。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语境与“情感”搭配,应选“承载”。
沉浸:浸没在水中,多比喻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湎:沉溺,耽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语境指陷入AI制造的虚幻的相聚,应选“沉湎”。
故选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调戏”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