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5660字。
《玩偶之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讨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2.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分析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讨论”手法的运用,赏析《玩偶之家》的戏剧艺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导入
理解了“玩偶”二字的含义,并从娜拉出走这个戏剧性事件出发,分析了“突转”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揭示了娜拉出走的必然性。
这节课我们围绕社会问题剧,由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看看在世界文学史上为什么易卜生被称为伟大的“问号”。
探究文本
(一)社会问题剧
1.社会问题剧的含义
社会问题剧主要指反映社会矛盾、提出社会问题的戏剧作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1877年到1882年,易卜生一共推出了4部重要的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美国戏剧家奥德斯,都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直接继承者。
2.作家生平简介
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戏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木材商人家庭,家庭富裕,然而年仅8岁时父亲破产,家庭生活一落千丈。易卜生的童年生活虽由富裕转向贫困,为生活所迫,易卜生15岁便外出打工。在这样的处境中,易卜生得以接触到社会的百态人生。易卜生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挪威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方方面面都激烈地奉献出种种社会问题,易卜生身处其间,凭借敏锐的慧眼,通过戏剧创作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3.易卜生剧作有哪些特点?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的学习提示。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王公贵族或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作品体会这些特点,还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以及突转手法的运用,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课本114页•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剧作内容呈现的是当代人的日常生活。第二,“讨论”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重要呈现方式。第三,讨论的内容是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就以上三点分别来进行讨论学习。易卜生以前的戏剧大多以观众并不熟悉的充满传奇或激变的故事为戏剧的核心,要不就是史诗般的描写宏大战争场面,歌赞英雄人物,要不就是通俗的滑稽剧,说唱逗笑、博观众娱乐,古代王公贵族或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占据了多数主题。
4.请大家阅读下面一段文本,思考易卜生的剧作和之前的戏剧题材有什么不同?
一间屋子,布置得很舒服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