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3550字。
教学设计
课题 人应当坚持正义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及哲学思想,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把握其逻辑结构。
3.激发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探索兴趣,培养其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精神。
教学
重点
理清苏格拉底的论证思路,理解他如何层层深入地阐述坚持正义的观点。
教学
难点 体会苏格拉底为了正义甘愿赴死的崇高精神境界,思考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标画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我们要走进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世界,看看他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如何坚守正义的。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视频片段,大家边看边思考:苏格拉底为什么拒绝越狱,他所坚持的正义到底是什么?(播放视频片段)视频看完了,相信大家心中都充满了疑问,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学习《人应当坚持正义》这篇文章,去寻找答案。
讲授故事,
进入新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人物简介 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 公元前 399 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 “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擅长采用对话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对方思考,揭示真理。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关注伦理道德问题,强调美德即知识,认为人应该通过追求知识和道德来完善自我。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苏格拉底的生平经历。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
写作背景 公元前 399 年,雅典法庭以 “不敬神明” 和 “腐蚀青年” 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在狱中等待执行的这段时间里,他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狱中,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并买通了狱卒,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苏格拉底拒绝了格黎东的劝说,他认为,越狱逃跑是违背法律、违背正义的行为。即使法律对他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他也不能以不公正的行为去对抗不公正的判决。于是,苏格拉底与格黎东进行了一场关于正义的对话,本文记录的就是这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