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2450字。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课题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掌握议论文的“三段式”逻辑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论证结构。
2.学习文章中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运用,提高分析和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
3.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
重点
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掌握议论文“三段式”逻辑思路。
教学
难点 分析文章中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圈点标画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同学们,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一篇重要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当时党内学风的深刻剖析,更是对我们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永恒指导。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感受其中的思想力量。
讲授故事,
进入新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领袖,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著作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
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经历。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
写作背景 1941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然而,党内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主观主义学风盛行,许多干部“想当然”地发号施令,对中国历史和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导致革命事业受到严重阻碍。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这篇报告,旨在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