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 资源简介:
约2840字。
任务突破练二十八 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沁园春•送春[注]
刘辰翁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注刘辰翁,宋末元初人,此词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作开篇,把春当作自己的朋友,以“汝归欤”设问,紧扣题目“送春”,领起全词。
B.“风雨”与“烟尘”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与烟雾尘埃,也指政治风雨与战火尘烟。
C.上片结尾以“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发问,启人深思,引出下片内容。
D.下片“杨花化白毡”“华清宫”“七宝鞭”等典故,展现了江南“正是堪怜”的景象。
答案:D
解析:“展现了江南‘正是堪怜’的景象”错误。一是并非写“江南”,二是并非“堪怜(令人爱怜)”的景象,而是“萧条、衰败”的景象。
(2)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评价此词“语意极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①上片中自然时令之春的远去,带给词人眷恋、不舍、哀伤之悲。②下片中通过写景,表达世事沧桑、昔盛今衰之悲。③无家可归的亡国遗孤之悲。④对故国灭亡的惋惜思念之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 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把裴迪在蜀州咏梅和何逊在扬州咏梅相比,是对裴迪雅兴和诗才的称许。
B.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撩人乡愁,故杜甫说“幸不折来”。
C.前两联就着一个“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一个“愁”字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
D.诗人从遥想裴迪逢早梅时的心事转到对裴诗的称赞,再过渡到自己的感受,全诗脉络顺畅自然。
答案:D
解析:“诗人从遥想裴迪逢早梅时的心事转到对裴诗的称赞”错误。诗人在首联中赞美裴诗,后在颔联中“对雪遥相忆”,即遥想裴迪逢早梅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