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 资源简介:
约2740字。
任务突破练二十九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酬李光化见寄二首(其二)
范仲淹
万里承平尧舜风,使君[注]尺素半空空。
庭中无事吏归早,野外有歌民意丰。
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
宴堂未尽嘉宾兴,移下秋光月色中。
注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酬和诗,李光化有诗寄来,诗人写诗回赠他。
B.首句里的“尧舜风”采用比喻的手法,展现了太平安定的社会景象。
C.颈联描写斗茶、饮酒的画面,充满色彩感,可看出参与者兴致颇高。
D.尾句未明写秋光月色中人的具体活动,却意境空明,给人想象空间。
答案:B
解析:“‘尧舜风’采用比喻的手法”错误,“万里承平”是万里太平之意,现实的太平和尧舜民风安乐进行比较,突出现实的太平安定,属类比手法。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官务清简空闲:天下太平,百姓丰乐,作为地方官自然就没有官务琐事缠身。②生活闲适雅致:与宾客斗茶、饮酒兴致高昂;赏秋光、月色只为与宾客尽兴。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行 香 子
苏 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逐利的俗世的厌弃。
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C.词的下片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D.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溪”,比“一朵云”“一团云”都更有意境。
答案:C
解析:“几时”意为“什么时候”,表达想要归去却不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