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300字。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二)
三、(12分,每小题3分) (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令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 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 慕:依恋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则京邑之人也
无以,则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某所,而母立于兹
1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辆到墓日:“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末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2分)
(2)吾德薄不足以荫卿。(2分)
(3)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2分)
【答案】:10.B 11.A 12.D 13.C
14.【答案】: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1处扣1分)
15.【答案】:(1)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译出大意给1分,“遗”译为"礼物"一类的意思给1分。
【答案】:(2)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
译出大意给1分,“荫”译为“庇护”一类的意思给1分。
【答案】:(3)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译出大意给1分,"责"译作"责求"一类的意思给1分。
三、(9分,每小题3分)(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