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考查的应试策略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13 8:52: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260字。
中考古诗文考查的应试策略
命题趋势
      对名句名篇的考查,是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 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和分析2005年全国大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可知,考查的主要内容是:
(1)课内古诗文的默写:根据课文上或下句填空;默写全首诗或词;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对古诗文读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课标中的有关精神,将影响着中考古诗文考查的试题设计的理念与考点的设置,因而广大考生应予以关注。《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对古诗文读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课标中的有关精神,将影响着中考古诗文考查的试题设计的理念与考点的设置,因而广大考生应予以关注。、考查重点:经典名篇名句。语句多指向那些意蕴深刻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情深意长的,如“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警策励志的,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哲思深邃的,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景色怡人的,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抒怀言志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生命力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等。通过这些优秀的文化材料陶冶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功底。考查范围:《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课外琅琅上口的名篇名句。基本题型:积累考查兼顾识记与理解两个方面,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从运用的角度考查。从试题的形式角度划分,这类题可分为默写题和选择题两大类。
    (2)课外积累。按要求写出格言和警句;结合具体情景进行诗句运用式的默写;写出一些成语在古诗文中的源出语句, 多采用填空题、默写题、选择题等命题形式。
      (3)此外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多的富有哲理的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习惯语等也是近几年各地中考涉及的范围。这部分试题,能力层级是识记,平常积累时,对一些难认难写的字要留意,在解题中要认真审好题干,要注意字的书写规范、端正。
应试策略
应对这类题,积累既要有“量”的充足,又要有“质”的提高,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积累要注重四个“结合”。1。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要熟记诗文,理解文意。做到字字落实,不写错别字;句句理解,知晓含义。2。课内积累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在课内诗文充分积累的前提下,要将积累的触角伸向课外。二者互为补充。3。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默写的考查注重所学诗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着眼于把学过的古诗文名句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学习古诗文,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在生活中灵活应用。4。平时积累与考前强化相结合。平时的积累在扎实有效的前提下,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积累的方法。如将同一题裁的诗文名句归类积累:描写类,抒情类,送别类……,将同一主题的名句归类积累:山,水,花,鸟……,将同一作家的作品集中积累等。考前要集中强化训练,注意字形辨析,记诵准确。避免机械重复,要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的高效训练。
                               3年中考试题精析
1、(2005 徐州市)默写古诗文名旬或填写作家作品名称。
(1)江流天地外,                 
(2)海内存知己,                 
(3)                ,万里送行舟。
(4)               ,小桥流水人家。
(5)               ,隔江犹唱《后庭花》。
(6)潮平两岸阔,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               ,               。
(8)“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出自《      》
精析: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识记能力。所以解答这种题难度不大,只要把古诗文记诵准确,就可以应对自如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试题对默写的要求一般都比较严格,一句话中有一处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