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520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一)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 偃在侧曰:“夫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②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③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 ④,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
注释:①蜡(zhà)宾:古代君主年终祭祀叫蜡;宾:陪祭者
②谋闭:谋,奸诈之心;闭,闭塞。
③大人世及: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
④田里:田,指阡陌;里,指闾里。“田里”此处指田里制度。
1.填空。
《礼记》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汉代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所谓五经是指 、 、 、 、 。
2.给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
②男有分,女有归( )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
④矜寡狐独废疾者( )
3.找出本文中的三个通假字。
① 通 ② 通 ③ 通
4.找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①盖叹鲁也(发语词,大概)
②而有志焉(兼词“于之”的合音)
③外户而不闭(外:用如动词,从外面把门关上)
④故谋用是作(功用)
⑤示民有常(常法,常规)
5.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两句是:( )
A.君子何叹? B.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C.丘未之逮也。 D.众以为殃。
6.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只填序号)。
(A.名词活用作动词 B.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D.使动用法 E.意动用 法)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②不能子其子( )
③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
④以贤勇知( )
⑤以著其义( )
7.找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人们)厌恶把财物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收藏在自己家里;人们厌恶不将力气从自己身上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了自己。
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和盗窃反乱的事都不会发生。
③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译文:(人们)都爱护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儿子,财货和力量都是为自己;天子诸侯以世代相传为礼。
④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译文:用(礼)来著明他们应做的事,用礼来考察他们的忠诚,显著有过错,就用刑罚加以惩治,用(礼)来指示人民要有常规。
8.请选出下列判断错误的项( )
A.本文引述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是指儒家学派的政治观点,社会理想;“三代之英”是指夏、商、周三代英明的君主。
B.本文所节选的是有关“大同”和“小康”世界的论述部分。大同世界是儒家的社会理想,在剧烈的社会变动时期,他们打出古代社会的旗帜,来为他们的政治主张服务,这只能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
C.“小康”辞典上的解释是:“指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状况”,孔子这里阐述的“小康”概念与现代辞典上的解释含义是完全一样的。
D.本文节录孔子的话,第二节论述关于大同世界的理想,第三节关于小康世界的论述,二者是反衬关系,用“小康”从反面突出“大同”的理想。
(二)
越王苦会稽之耻(指兵败降吴),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意谓与吴决一死战),身不安枕 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美色),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君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双重衣),色(女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足)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会集)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令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勘交臂而偾(僵死),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 结盟)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君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 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辱),孤之志必将出(显示出来)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 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霜,此先顺 民心也。
1.文中加点字“要、枝、禽”的通假字是( )
A.腰、肢、擒 B.邀、支、擒
C.约、支、擒 D.邀、肢、亲
2.与“下养百姓,以来其心”中的“以”字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一丝而轻,以至于寸
C.下幽晦以多雨
D.不赂者以赂者丧
3.下列各组语句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例:执箕帚而臣事之
A.
例:从车载食
B.
例:赵王苦会稽之耻
C.
例:残吴二年而霸
D.
(三)
一日,公取左公冠带袍笏(hù,臣子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拿的狭长的板子,可作记事用)试诸 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公卿一类辅佐帝王的人才)也,荐绣 (蒿草一样的服装)不足以辱子。”
张献忠出没蕲、黄、讠替 、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là i,赏赐)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指饭菜)已尽饷士,索盐豉(c hǐ,豆豉)佐酒。公素善饮,饮至数斗不乱,自至军绝饮。是夕,满酌数十杯,因思先帝 ,泪泫然下。时微醺,遂凭几卧,盖公不解衣就寝者久矣。比明,将吏集辕门外,门未启, 军吏遥谓曰:“相公方隐几未寤,奈何?”知府任民育曰:“相公此夕不易得也,勿惊之。 ”且戒鼓人更击四鼓。须臾公寤,天已曙,大惊,闻鼓声,怒曰:“乃敢乱我军法!”使令 缚至,趣(通“促”)斩之。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