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00字。让课堂更精彩,让高考更出色——介绍一另类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改实验
广东深圳中学 李剑新
题记:
只需变一下观念,课堂将更精彩;高考将更出色!
正问“歪”答
(模拟某学术报告会后,“专家”自由答疑)
“课怎样才讲得精彩?”
“多讲几次嘛!”
“高考语文怎样提高成绩?”
“高三前先将能力考点认真干一轮,高三再复习强化,想不出色都不行!”
点评:
“歪答”其实不歪。大实话自有其简单而明确的逻辑——比人家多“付出”(总投入量其实更少),难道不应该多收获吗?甚至不需要实验你就可以比较出这种明显的差异。而我们就是这样在实验中有的放矢用了两招——
分工教学,教师得以运用多种手段(尤其多媒体)精心处理课文,并多轮反馈完善,使每篇课文教学都如公开课般精彩;这尤其适应新课程丰富的教学理念。
提前介入能力训练系列使语文同其他学科一样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学生为遨游语文的自由世界早早插上了翅膀;高三语文真正具有复习内涵而迅速提升。
主意并不难想,但操作中必然出现许多困难,如教师的责任感,作业衔接落实,时间是否充裕,师生能否交流解惑,工作量是否更大,学生能否理解高三内容,甚至课时如何安排--------几乎每一个问题都足以使这种想法胎死腹中。这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校采用这个明显事半功倍好方案的原因所在。
“方法总比问题多”这句时下流行的话语启示我们积极思考。远在2002年9月,我们改变观念(反传统)大胆进行了一次有些另类的“语文分模块教学”新课程教改实验,并最终按不断完善的既定思路在2004高二学年底结束。该方案尽管非主流课改理论的产物,与今天所进行的新课程教改也多有差异,但分工科学,操作简便,最大特点就是别出心裁,创造性的解决了上述似乎无法解决的矛盾,从而充分发挥出两招的积极优势,使语文呈现出事半功倍,多快好省的新局面。圆满地经受住了新课程教改和高考的考验,为在新形势下如何面对语文新课改挑战提供了建设性思考。
现将我们的方案公诸于众,就教于方家。并附不同阶段的两篇总结《解放思想,让语文更精彩轻松》《解放思想,让高考更精彩轻松》,供大家讨论,以便更清楚我们的思路。
中语文新课程教改总体构想
一、前言
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面对历史积弊,高一高二新课程教改,已是大势所趋(且一年四本教材!);而面对社会的责任与期望,随后的高三高考又必将慎重对待!如何迎接新课改,如何真正掌握语文能力(高考靠能力),如何将看似对立的矛盾变为和谐共振双赢,这是每个学生,每个学校都面临的困惑。
下面提供的教改方案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建设性的思路。我们不仅在2002年就比较成功地迎接了新课程的洗礼,并在刚过去的2005年高考中,语文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纵向看,语文单科成绩800分以上达16人,而以前最多8人;700分以上113人,而以前最多70余人;增幅比以前最好年份还高达一倍和60%以上;高考语文均分为638,纵向横向都是深圳市历史最高记录。)后者,可能让我们更加期盼。
这是正确把握语文规律的成功。2002年进行的“分模块语文教改”,(与今天的模块教学有差异,但不对立,可以彼此渗透)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兴趣,从而完美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而从高一就非常重视能力训练的结果,不仅让学生为遨游语文的自由世界早早的插上了翅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