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语文快餐
第十五期
平时辛苦学习,今天快乐阅读。畅游祖国文学瀚海,神驰先贤心灵家园。轻松地调用你的知识储备,认真阅读每一个词语,用笔给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听!倾吐的心泉潺潺!听!号角为你的胜利长鸣!
责编:张晓耕
【文化长廊】
植物的习俗文化三
桂
桂多生于中国南方,其丹桂、金桂、银桂、月桂、缅桂、柳叶桂等多种。其中,丹桂、金桂、银桂以花色红、黄、白而得名。桂乡在八月(农历)开花。故又将八月称为“桂月”。桂花香气袭人,可作茶饮,可用药饵。习俗将桂视为祥瑞植物。历来将科举高中称为“月中折桂”、“折月桂”。旧称子孙仕途昌达,尊荣显贵为“兰桂齐芳”。五代时燕山的窦禹钧生五个儿子,相继成材。大臣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也录史实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桂音谐“贵”,有荣华富贵之意。有的习俗,新妇戴桂花,香且“贵”。桂与莲籽合图,为“连生贵子”;桂与寿桃合图为“贵寿无极”等等。桂有吉祥寓意,源自谐音。
【艺海撷珠】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几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鉴赏:如果把这两首诗看作两幅“采莲图”,则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姑娘。但王诗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活动的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白诗则描写一位采莲姑娘的腼腆活泼情态和羞怯的心理活动。诗中描写细致,生动逼真。一个欲语还止、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如在眼前。末句“碧玉搔头落水中”更增加画面的动态真实感,读之使人如闻玉簪落水之声。全诗语言清新活泼,情景交融。
【轻松一刻】
毛泽东谈怎样使猫吃辣椒
五十年末,在上海流传着毛泽东怎样使猫吃辣椒的故事。一天,毛泽东向刘少奇和周恩来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
刘少奇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猫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毛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
周恩来回答说:“我首先让猫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毛泽东不赞成这种手法。
那么,毛泽东的策略是什么呢? 毛泽东笑着说:“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猫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