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00字。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 离开语境就考不好试
——学会理性学习,懂得理性考试
谭沃荣 07-01-27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关注自己的内心?“百家讲坛”之一的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在她的《论语》心得《理想之道》中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标,而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有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所有高远的理想,其实它一切都在一个朴素的起点上。我们要相信这个淡定的理念、朴素的起点是这个世界上最巨大的力量之一。为了让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相对显浅的小故事: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而我今天在这里要说的,却是与他创作无关的另外一件小事。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回答中,只有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他的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贝尔纳的智慧就在于客观的准确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人们失败的原因大多时候都是因为过高地估计自己却忽略了对象的能力及复杂性。贝尔纳的答案不仅使这次有奖智力竞赛变得很精彩,而且给了我们很多哲理性的启示。成功大概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失败者却屡见不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判断的失误。我们常常把成功的目标定得太高,而我们的能力却总是小于这个目标,因为任何良好的愿望都无法替代未知的复杂的实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道德。人们不幸的根源并不是因为他不了解别人,而是因为他不了解自己。
成功不是拍脑门子说大话,成功不是好高鹜远,纸上谈兵。成功是百折不挠的奋进,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苦干和实干。成功是不为旁观者说三道四所左右的信心和执著,成功是为了达到目标的科学的实践。只有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大于目标时,成功才会不期而至。
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做超过我们能力所不及的任何事情,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不仅会经常失败,而且容易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假如在卢浮宫起火之后,你仍然站在大厅里思考如何抢救更多有价值的画,大概连你自己也会被大火吞噬的,何谈什么成功?
无论是于丹教授心得,还是贝尔纳的智慧,我今天把它们归结为一个词,那就是“理性”,包括理性学习,理性考试。
语文须理性学习——注重厚积,才能薄发
(今天还说“积累”,似乎不太和谐,但实则很有关系。其一,正说明了“只要终身学习,便要终身积累”的道理;其二,考试也要积累:积累阶段性的知识,积累考试心理,积累考场经验。)
我想以两个故事(《第28天的荷塘》和《第5只馒头》)来说明积累的作用。
有一道“荷花塘之谜”的数学推理题: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每天的面积扩大两倍,30天后就会占满整个荷塘,那么第28天的时候荷塘里会有多少面积的荷花?稍懂一点推理知识的人很快就会算出来:从四分之一面积扩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