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70字。《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一体化案
一、教与学的目标
1、把握文本的说明顺序;
2、理解作者的设计理念;
3、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4、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1、把握文本说明的逻辑顺序;
2、理解作者“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设计理念。
三、教学和学法的预设
1、以引导和点拨为主要教法,引入思考与评价;
2、以欣赏和探讨为主要学法,展开讨论与交流。
课前案
一、走近作者
俞孔坚,浙江金华人,1963年生。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3—1995年任哈佛大学教员,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首席设计师。
俞孔坚在哈佛大学,美国SWA景观与城市设计集团从事景观与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多年。1997年回国后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主持完成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广场、中山歧江公园、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等众多项目。他倡导“天地一人一神”和谐的设计理念,坚持走设计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在主持设计项目的同时,领导“土人景观”和北京大学研究群体,开展前沿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国际上提出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模式和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专著8部,译著4部。著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等。设计作品先后获十多项国际和全国性奖,并获中国国家教委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协、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颁发的多项荣誉奖。被聘为建设部城市规划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杭州市、青海省、山东省、温州市、大连市等十多个省市政府的高级城市建设顾问。
二、夯实基础
1、读音辨析:
歧( )江 淤( )泥 栈( )桥 栖( )居 茭( )白
苦苡( ) 卓( )有成效 厄( )运 沉淀( ) 掺杂( )
氛( )围 船坞( ) 抽屉( ) 琥珀( ) 烟囱( )
袒露( ) 渲( )染 2、字形:
裸露 繁衍 沧桑 稍纵即逝 脚踵 熟视无睹 提炼 障碍 斑驳
3、词意辨析与理解:
(1)淹没 湮没
淹没:指大水漫过或被其他有形事物盖过。
堙没:指埋没,多指抽象事物。
(2)中止 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