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阅读//寻找考点//揣摩熟悉答题方式//题型新//有名诗人的不出名的诗、篇幅偏短
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9分)
小桃红·平湖乐
王 恽(yùn)
(听觉)采莲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视觉)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动静结合)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横练:横铺着的白绢。②入手风光:映入眼帘的风景。
(1)这首元曲描绘的水乡图景有怎样的特点?简要说明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这种水乡景色的。(5分) (1)宁静、恬美而富有生气的水乡图景。(2分)视觉、听觉、动静结合。(3分,手法1分,分析说明2分。)
(2)这首元曲在抒情上具有鲜明的特色,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2)反衬。(2分)作者抒发了自己的飘零之悲、羁旅之思,却又将这浓烈的乡愁置于旖旎的水乡美景之中,极力渲染烘托,以乐景衬悲情,倍增其悲。(2分)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作者的感情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相同点①作者(寻春)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惜春)。不同点②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受到无限怅惘与寂寞苦闷。
(2)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2分)
白居易是“长恨春归无觅处”,黄庭坚是“除非问取黄鹂”。
3.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溪上遇雨 唐 崔道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夏雨速疾、势猛、多变等特点。苏轼的诗以“翻墨”写出雨来得速疾,以“跳珠”写出雨的势猛,以“未遮山”写雨出来得急,“忽吹散”写雨去得快。(白描)崔道融的诗 (3分) ①崔诗以“衔猛雨”写雨的速疾,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