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题,约11000字。卷一二 熟 语
gdxnyzhyts
班别: 座号: 姓名:
1.卜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中国历史博物馆敞开胸怀,免费让民众检视昔日中国的文化记忆:湖北龙船、甘肃皮影、山西面人、无锡泥塑、潮州刺绣、陕西剪纸,以及儒雅的昆曲和古琴、悠扬的蒙古长调、欢快的维吾尔卡姆……真是美不胜收。”
B.2月份,除了五菱、长安、奇瑞、吉利等有自主产权的汽车企业弹冠相庆外,合资汽车企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C.迄今为止,伊朗对其核问题的态度依然强硬,认为自己有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他人不应干涉。
D.国际旅游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旅游业的效益愈加令人注目,非洲非物质文化旅游业正方兴未艾。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12年义务教育是水到渠成还是揠苗助长?参加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修订座谈会的部分人大代表对此进行了热议。
B.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伟大抗战。
C.“万络”导致一位服用者于2001年5月心脏病突发而死,只是默沙东公司涉及的数千起悬而未决的医疗事故案件之一。
D.不容置喙,在现阶段,无论对政府官员还是对公众而言,稳定都是社会最重要的诉求之一。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
A.作为阿拉伯国家的中流砥柱,埃及不仅要协调阿盟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还要来回穿梭于阿盟国家、以色列和世界大国之间,在巴以问题上,埃及中间人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B.50年规划,50年建设,500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运筹这一巧夺天工的工程,国务院提出了“三先三后”的原则。
C.升学就业的压力,独生子女家庭的焦虑,以及传统的金榜题名的情结,这些也许都是造成中国高考制度长盛不衰的原因。
D.在许多欧美人的眼中,那些具有中国特色,让人了解真实的影片越来越难以在影院中见到:中国本土的所谓名导、影星们乐此不疲于那些恢弘的“大片”。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
A.近段时间,“超级女声”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B.在盛行“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美国,突然出现了“向中国学习论”,确实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C.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一直没有与朝鲜建立外交关系,在六方会谈上双方动辄相互威胁,这种交浅言深的做法不利于朝鲜核问题的解决。
D一个韩国的小伙子到心中的“圣地”长白山去旅游,看到满地的垃圾非常痛心,于是一路捡来;而中国的游客却熟视无睹,路不拾遗,真是让人汗颜。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2分)( )
A.伊拉克战俘、囚犯在监狱中惨遭美军看守凌辱、拷打甚至杀害的一幅幅骇人听闻的照片,在媒体上公开后,全世界的人们纷纷质疑美国所谓的“人权”。
B.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不少人沉浸在毫无互惠的欺骗、抢占与剥夺的“文化”,造假、说假的“文化”,及消费至上的“文化”中;拜金主义和追逐名利的思潮盛行,社会充满了浮躁与不安。
C.几年大旱之后,又遭遇大涝,在庄稼收割的季节,家乡却是五风十雨,阴雨连绵;眼看到手的粮食却白白烂在地里,真让人揪心啊。
D.在呼和浩特市,牛玉孺是一个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好书记,他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最近,他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先前想不到后来,曾经对吴友如先辈说过几句蹊跷话,不料曾几何时,即便自己也出丑了。
B.湖北省房县淮乡黄金寺村,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的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C.王猛沉吟了一会儿,说:“好吧,一不做,二不休!说吧,叫我干什么?”
D.俗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应多做一些有益于后人的事。
7.下列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就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许多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唤醒“每个人灵魂里的诗的感情”,吸引他们兴致盎然地踏雪寻觅。
C.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今天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能够在商场里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还希望在购物的同时,获得精神享受,这就是今天的“山”,因此商家必须唱这个“山”上的歌。
D.桂林山水甲天下,很多外国游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