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50字.
《陈情表》同步练习
苏州市吴县中学 李君仁
双基再现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凶(sù)
门衰祚薄(zuò) 日薄西山(bó)
B.茕茕独立(qióng) 常在床蓐(rù)
猥以贱微(wěi) 生当陨首(yǔn)
C.责臣逋慢(bū) 犹蒙矜育(jīn)
过蒙拨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D.期功强近(qī) 终鲜兄弟(xiǎn)
除臣洗马(xǐ) 刘病日笃(d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夙遭闵凶(一向)躬亲抚养(亲自) B.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C.逮奉圣朝(及) 除臣洗马(除去) D.具以表闻(准备)刘病日笃(病重)
3.★★下边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则以刘病日笃
B.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且臣少仕伪朝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下面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生下我的第六个月,我的父亲就丢下我远走他乡。
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我的苦衷,不只是蜀地人士和两州的长官明明白白知道,而且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译文:我想接受诏命,赶快离家赴任,而祖母刘氏的疾病又日益沉重。
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我如果没有祖母抚育,是难以有今天的;祖母如果失去了我的奉养,也就无法度完她的余年。
6.★★★★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表文写得情词动人,又十分得体。李密作为一个“亡国贱俘”,向新朝皇帝坚辞官位,如果措辞不当,很可能招祸。有鉴于此,李密反复申说祖母的养育之恩和本人终养祖母的愿望,同时还摆出了“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他的陈情无懈可击。此外为防备皇帝疑心自己仍在怀念蜀汉故国,又加说了“不矜名节”等语。
B. 本文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备的好文章。李密辞不赴命的理由在曲折推进中得到清楚的表达,陈述委婉,衷曲令人同情,章法摇曳多姿。“文贵曲折斡旋”,是根据说服的对象和要表达的内容需要而定的。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仍属于宣扬封建道德,因而对本文的评价不宜过高。
C. 汉魏时期,散文出现了向骈体文过渡的趋势。骈体文要求表达方面的声韵美,注意句法整齐,渐渐发展为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四字句、六字句交互使用。这些特点在本文中可以窥见,像“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都是整齐的句式,中间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和谐而又错综,流畅而又婉转,正是介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
D. 第二段中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称颂皇恩浩荡,后申诉委曲矛盾的心理层次。
探究提高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