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8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4/5 9:27:3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9800字。高考模拟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汇编(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齐宣王时,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有兄弟二人,立其傍,吏问之。兄曰:“我杀之。”弟曰:“非兄也,乃我杀之。”期年,吏不能决,言之于相。相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曰:“今皆舍之,是纵有罪也;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杀活。”相受命,召其母问曰:“母之子杀人,兄弟欲相代死。吏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杀活。”其母泣而对曰:“杀其少者。”相受其言,因而问之曰:“夫少子者,人之所爱,今欲杀之,何也?”其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善养视之。’妾曰:‘诺!’今既受人之托,许人以诺,岂可忘人之托而不信其诺耶?且杀兄活弟,是以私爱废公义也。背言忘信,是欺死者也。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予虽痛子,独谓行何!”泣下沾襟。相入,言之于王。王美其义,高其行,皆赦。不杀其子,而尊其母,号曰“义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期年,吏不能决            决:            (2)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        度:          
  (3)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    属:            (4)予虽痛子,独谓行何        痛: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      B.吏不能决,言之于相  C.母之子杀人         D.夫少子者,人之所爱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杀活。                                                                            
  (2)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                                                                            
4.母亲选择“杀其少者”,她的理由是:(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5.对于这位母亲的选择,齐宣王“美其义”。从今天的观点看,你是否赞成她的选择?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③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⑥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⑦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⑧,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⑨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②乍:突然、忽然。③怵惕:惊惧。恻隐:哀痛,同情。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⑤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⑥端:开端,起源,源头。⑦我:同“己”。⑧然,同“燃”。⑨保:定,安定。
6、对“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所以对人说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B、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
  C、所用来证明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事  D、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7、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        、         、              。(2分)
8、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                  
                            。这在论证方式上属于           法。(2分)
9、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在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                                                       。(2分)
10.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7分)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