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作文指导课教案
06/2/16
巧立意——让你的作文思想深刻,感情丰富
教学目标:1、明确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
2、掌握多角度立意的基本方法;
3、认识立意的重要性,从而使文章文思想深刻,感情丰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几句话在我头脑中印象一直非常深刻:
1、我思故我在!
2、我思考,我美丽!
3、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请大家说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或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我想,这几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写作。他涉及到我们写作中的一个过程——立意。
二、引路:
1、什么叫“立意”?
2、立意的重要性:
①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在他的不朽经典巨著《红楼梦》的第48回中,借林黛玉教香菱学写诗的情节,提出写诗作文“第一要紧的是立意”的观点,概括了前人写作的基本理念。
②明代的哲学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他把一篇文章比做一支军队,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做军队的统帅,没有了这个统帅,这一支军队就成了“乌合”之众,是一群无用的兵。人们也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可见,确定中心思想非常重要。
③文章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思想的艺术。
3、立意的要求:
①立意要正确,符合客观实际,有积极意义。(余秋雨:“写作:连接着健康的生命!”)
②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
③立意要新颖,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
④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
佐证:①古往今来,多少优秀名篇佳作,无一不是首先以其精深、博大、厚重的立意主旨而深深打动了读者,形成社会共识,并流传后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其深邃高尚的思想和博大无私的情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激励人们去攀登那崇高的理想境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抒发的是作者自己身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水深火热的困境里,仍念念不忘在凄风苦雨中艰难挣扎的贫苦人民而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呼号的深情。这是何等高贵的心灵,感人至深。同样是中秋咏月的题材,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却写出了新的意境。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引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而又豁达的憧憬,道出了人们共同的心声,终成千古共识。以上这些作品的感人的力量,首先来自作品中所表述的精深博大的思想和由此而产生的高尚厚重的情怀。这就是文章的立意的伟力。所以让我们在动笔写文章之前,第一要紧的是立意。也就是说,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要锤炼我们的思想与感情。
②你对哪些文章的立意记忆犹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