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600字,较为实际,可操作性强。
《渔父》教学设计
hyzxzx
【教学目的】
1、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培养释疑解惑的探究习惯,掌握古今异义、被动句式及定语后置等知识。
2、了解屈原黑暗现实与崇高理想的内心复杂的心里矛盾,把握屈原以其生命的付出来实现人格的光辉,精神的永存,进行生与死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
文义理解,人物塑造通过对话、行为、外貌的描写方法,巧妙的人物对比手法的运用,人物所展示的人格精神。
【教学难点】
屈原内心矛盾的心理及其展示的人格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屈原《离骚》(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问】“诗言志”,这节选部分的诗章,表现的诗人怎样的情操?
生:志向高洁。
生:有内在的美德。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美。
生:还有后天的不断提高自己的外在高尚节操。
生: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问】诗人的高尚节操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