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古典诗词鉴赏各地模拟题型汇编
- 资源简介:
- 共40题,约10140字。2008诗歌鉴赏模拟试题汇编
资料汇编:茹清平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②。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③。
[注] ①天末:天尽头。这里指夜郎。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过:经过。此据说山林鬼怪喜欢有人经过成为它们的食物。
③汨罗:汨罗江。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1)唐代是唐诗发展的高峰,其中诗人,有“大李杜”之称的分别是盛唐的李白、杜甫,有“小李杜”之称的分别是晚唐的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前四句怎样具体表现怀念李白的殷切情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本诗,可知颈联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我们从中可悟出什么普遍性的道理(2分)
14、(1)李商隐、杜牧(2分)
(2)首句写萧瑟凉风起于远方,以起兴的手法为全诗奠定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风自远方而来,自然引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询问、怀念。(2分)
虽亟盼音讯,但“江湖秋水多”,说明对收到书信(“鸿雁”)的不抱希望;因为“秋水多”隐喻山高水阔,风波险阻,而且隐喻暗示了李白前途坎坷,引出了以下议论。(2分)
这几句话结合眼前事物和李白的处境,具体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颈联隐喻道出,李白流放夜郎是遭小人陷害,表现出对其身世的同情。(1分)从中可悟出如下普遍性道理:自古以来才华出众者往往命途多舛。(1分,或:坎坷命运多数有助于成就事业,)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酬 张 少 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2分)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4分)
10、(1)“空”:徒然。(1分)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深处的隐痛与感慨。(意思对即可)(1分)
(2)、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1分)。“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1分),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2分)。(意思对即可)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春 尽
(宋)郑獬(注]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1)“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4分)
(2)最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行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4.(1)两句诗描写了落英缤纷、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情景(1分)和行人(诗人)日夜兼程往家赶的情景(1分),表现了暮春时节(1分)高山忽晴忽雨(1分)的季候特点。
(2)尾联的“尘埃污”和“清泉漾白沙”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行人对乌烟瘴气之官场的厌恶,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1分)。
12.阅读王安石《孤桐》,回答问题。(8分)
孤 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时代。②愠:疾苦,怨愤,
(1)请你用两到三个词语概括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梧桐树形象的主要特征。(4分)
答:
(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 请简要谈淡你的看法。(4分)
12.(1)孤寂(孤傲、孤高)、正直、虚心、顽强(不屈)、奉献等等。
(2)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者却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曰天才都是寂寞的)之情。(答出“托物言志”得1分,答出《孤桐》命意得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10.(1)“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2)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